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好书推荐」史学如何经世?——王夫之《读通鉴论》

「好书推荐」史学如何经世?——王夫之《读通鉴论》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1-29 15:10:20
阅读:

史学如何经世?——王夫之《读通鉴论》

推荐人:朱偲

「好书推荐」史学如何经世?——王夫之《读通鉴论》

作者简介

王夫之,字而农,号薑斋,湖南衡阳人,晚年隐居衡阳石船山,学者尊称为船山先生。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举人。明亡后参加南明抗清斗争,后来放弃政治活动,退隐乡闾间,在极艰苦的条件下,以著述终其身,共计成书数十种,达300余卷。

图书简介

《读通鉴论》是王夫之阅读司马光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的笔记,全书30卷,其中秦1卷,西汉4卷,东汉4卷,三国1卷,晋4卷,宋、齐、梁、陈、隋各1卷,唐8卷,五代3卷,另附《叙论》4篇为卷末。这不是一部单纯的历史著作。首先,它是阅读另一部历史巨著的笔记,其中每一节都是针对《通鉴》所记的某一段史实而发的议论,如果不参照《资治通鉴》而单读《读通鉴论》,就会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其次,这部书是一个思想家的历史沉思录。它既折射了明清之际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之光,又积淀了一个当时心境极为痛苦与矛盾的思想家的深邃反思。所以,总体水平远超出一般史书。

推荐语

王夫之,今湖广衡阳人,明末清初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齐名。早年参加反清起义,晚年隐居石船山,以著书立说终,在世时其学不显。他反思明末士人标榜党争之习,辨别《易》图,补正《诗》疏,修订三礼,详考音韵、名物、训诂之学,于清初学术思想的转向和后世走向关系甚大,故而曾国藩称之为“先生皆已发之于前,与后贤若合符契”。

《读通鉴论》是王夫之在阅读《资治通鉴》时所作的评论,该书就事论事,凝聚了船山先生巨大的心血,在历代史论中属于上乘之作。在王夫之看来,读史有两大弊端,一是流于街谈巷议的水准,对于已有公论之事件或人物尚喋喋不休、自以为得之,所谓卑之无甚高论;二是流于机诈,将史书当成老狐狸经来读,正所谓“谋尚其诈,谏尚其谲,徼功而行险,干誉而违道,奖诡随为中庸,夸偷生为明哲,以挑达摇人之精爽而使浮,以机巧裂人之名义而使枉”,王夫之认为如此读史有伤于世教、民生,甚于洪水猛兽,如此理解历史,则孔子作《春秋》就不是“乱臣贼子惧”,而是“乱臣贼子喜”了。

为区别于流俗之看法,超越于“匹夫匹妇之巷议”水准,王夫之在书中“于大美大恶、昭然耳目、前有定论者,皆略而不赘。推其所以然之繇,辨其不尽然之实,均于善而醇疵分,均于恶而轻重别,因其时,度其势,察其心,穷其效,所繇与胡致堂诸子之有以异也。”

与此同时,王夫之对于书生之气也颇为警惕,他指出“袭《周官》之名迹,而适以成乎狄道者,宇文氏也;据《禹贡》以导河,而适以益其溃决者,李仲昌也。”《周官》、《禹贡》均为实事求是之书,以之经世宇文氏、李仲昌以之经世尚且反受其咎,更何况学了一两个舶来概念,就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中的“伪士”(鲁迅语)了。因此,王夫之与那些想着“尽破天下之成规,骇万物而从其记诵之所得”(指的是那些学了一些书本上的知识,就想着削足适履、让整个天下讲究其不成熟的想法的妄人)的俗儒划清界限,认为他们的做法贻害无穷。

“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梁启超先生如是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间内,中国史学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在很早时候就确立了史官制度,也形成了完备的史学体裁体例。国人也尤其重视从历史之中汲取有益的经验与教训,这不,当下就有着一股“历史热”在阵阵涌起。通俗历史写作在普及知识方面起到了积极意义,但也毋庸讳言,在通俗历史写作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如存在着“伪”、“诈”、“浮”、“俗”等问题。所谓伪,表现是野心比较大,想着用一些简单的概念来定义一个朝代,乃至于几千年的历史演变。所谓诈。过于注重挖掘权术,将历史视为“厚黑学大全”和“老狐狸经”,而对真正重要的道德和制度资源则视而不见,这样陷入功利与阴谋家而不自知。所谓浮,有人热衷于用历史搞影射,借助历史说事儿。其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观点,并非来源于对历史的分析,而是来自于对现实懵懵懂懂观察的映射。阅读历史材料也并没有真正丰富其知识、提高其历史见识。所谓俗,表现为言语粗鄙。在历史叙述中,缺乏对本国历史的温情和敬意。

如何真正进入历史,臻于经世致用的境地,王船山先生提供了一个思路,那就是“资治”、“通”、“鉴”,即所谓“鉴之者明,通之也广,资之也深,人自取之,而治身治世、肆应而不穷”。所谓“资治”,是指读史不应当追求知识之广博,而应力求实践性、知行合一,读史当有实实在在的受益,否则读书之前是什么人,读书之后仍然是什么人,则不过是玩物丧志而已。同时要通达权变,不可不顾当下形势而墨守前人之经验,对于古人之所处之情景,要知人论世,代古人斟酌安慰,考虑如何兴利除弊。所谓“鉴”,也不是乱看一番,而是古人有得,则思其所以得,如果环境发生变化如何得;古人有失,则思其所以失,如果环境发生变化是否仍会失。所谓“通”,就是要通达经世之实学,贯穿君道、国是、民情、边防、臣谊、臣节、学守,即使身处困境,仍可自得其乐。

如此则可克服时下之“伪”、“诈”、“浮”、“俗”等痹症,真正做到资治通鉴。

本期责编:李林鹏

「好书推荐」史学如何经世?——王夫之《读通鉴论》

长安街读书会

相聚长安街,走读长安街。长安街读书会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励支持下发起成立,旨在继承总理遗志,践行全民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养才、报国。现有近千位成员主要来自长安街附近中直机关及各部委中青年干部、中共中央党校学员、国家行政学院学员、全国青联委员、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等喜文好书之士以及中央各主要出版机构的资深出版人学者等,书友以书相聚,以学养才。

刚刚

长安街读书会

长安街读书会: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自助申请入会。

长安街读书会: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直接购买此书。

相关推荐

  • 思想家王夫之和王守仁究竟是谁的成就更高?

    王夫之,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他的思想,直到现在还有很深的研究价值。萧萐父、许苏民两位学者编著的《王夫之评传》是研究王夫之的重要史学资料。 图片来源于网络在这本评传中,主要研究了王夫之的几个方面。

    文章阅读
  • 「好书推荐」史学如何经世?——王夫之《读通鉴论》

    王夫之简介,王夫之,字而农,号薑斋,湖南衡阳人,晚年隐居衡阳石船山,学者尊称为船山先生。《读通鉴论》是王夫之阅读司马光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的笔记,全书30卷,其中秦1卷,西汉4卷,东汉4卷,三国1卷,晋4卷,宋、齐、梁、陈、隋各1卷,唐8卷,

    文章阅读
  • 拥有唯物主义思想的思想家王充

    王充博览,王充是东汉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祖父、父亲在钱塘“以贾贩为事”。王充自幼聪明好学,青年时期曾到京师洛阳入太学,拜班彪为师。

    文章阅读
  • 《论衡》之命禄篇(1)

    王充论衡,命贵之人,俱学独达,并仕独迁;命富之人,俱求独得,并为独成,贫贱反此,难达,难迁,难成,获过受罪,疾病亡遗,失其富贵,贫贱矣。

    文章阅读
  • 王夫之的生平简介 王夫之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王夫之,王夫之一生的著作很多,但流传下来的却很少,但每部都是不朽之作,给后人留下的思想价值很高,王夫之的著作是后期社会动荡时期,人们的思想指导书。但是王夫之在世的时候,他的著作却并没有流行起来,这是为何?王夫之的主要思想又是什么?

    文章阅读
  • 王夫之诞辰400周年纪念邮票在湖南衡阳首发「组图」

    王夫之,10月7日,王夫之诞辰400周年纪念邮票在湖南省衡阳县首发。该邮票为中国邮政发行的《古代思想家(二)》6枚系列邮票之一,面值1.2元人民币,由著名画家范曾绘制。王夫之,别称王船山,明末清初思想家,今年是其诞辰400周年。

    文章阅读
  • 横亘中国地理版图中心的终南山,为什么会成为无数隐士眼中的国脉和圣山?

    终南山,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第24期,原文标题《终南山,走出周人的世界》对于以农耕起家的周人来说,幽幽南山不仅有台有桑、有杞有栲等丰富的植被资源,也是一座富有灵性的国脉和圣山,给人带来福佑和保护。

    美文欣赏
  • 两汉三国时期的太守、州牧与刺史是什么关系?

    州刺史,大多数中国人都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比较感兴趣,关于里面的人物秩事,大小战役更是如数家珍。比如袁绍是渤海太守,在关东联军中,为什么能被十八路诸侯推为盟主,后来还能吞并他上司冀州牧韩馥,最终称霸北方。

    美文欣赏
  • 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对哪些潮流观念做出了批判

    王夫之,王夫之出生在书香门第,父亲是在朝官员,他小时候开始是在兄长王介之教育下学习,后来父亲辞官回家后又在其父亲的教育下学习。

    文章阅读
  • 众山之祖——终南山

    终南山,终南山是秦岭的中段,也是秦岭的最核心部分,历来素有“仙都”“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终南山至少有十多种

    美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