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十八年,接连出现的三件事,让唐玄宗极度不安起来,他终于还是对北门禁军起了戒心。
第一件事,还得从北门禁军“实际掌权人”王毛仲说起。王毛仲,诛杀太平公主行动的功臣,也是唐玄宗李隆基为临淄王时的家奴,因功被封为辅国大将军、霍国公,与北门禁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直是北门禁军的实际掌控人。可是就在开元十八年,王毛仲却和唐玄宗发生了一些不愉快:他向玄宗求兵部尚书一职,唐玄宗没有答应,对此,王毛仲颇有怨言。
紧接着出现了第二件事,宦官高力士来了个火上浇油。这一年,王毛仲的妻子生了儿子,唐玄宗命高力士前去祝贺。高力士回来之后却对唐玄宗反映说,王毛仲对皇帝颇有怨言。见玄宗沉默,高力士又进一步说道:
“北门奴官太盛,豪者皆一心,不除之,必起大患。”
对于这番言论,唐玄宗没有表态。
很快,又发生了第三件事。大臣严挺之向唐玄宗报告了这样一个消息,说王毛仲私底下向太原军器监索要兵器。这一下唐玄宗坐不住了,二十多年的家奴,如今竟然私自找人要兵器,他想干嘛?!
为了杜绝可能的“祸患”,唐玄宗快刀斩乱麻,于开元十九年正月,毫无征兆的突然就下旨将王毛仲贬为瀼州别驾,连王毛仲的亲家、典掌万骑的葛福顺也一同被贬。王毛仲离开京城,行至永州,又接到了唐玄宗的赐死诏书,至此,王毛仲终于走完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采用如此雷霆万钧的手段,对付自己曾经的功臣兼心腹,着实令人惊讶。而这也说明,唐玄宗掌权之后,一直在关注着北门禁军的动向,——毕竟自己曾经两次政变,都是依靠着禁军发动的。对于这个不安定的因素,唐玄宗怎么可能放松警惕呢?!
置一杯酒,或一盏茶,下面就跟随阐史君一起,回到开元年间,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岁月,看一看靠禁军赢得政变的唐玄宗,是如何防备禁军的?
第一策:任用心腹人物王毛仲 掌控禁军
唐玄宗诛杀太平公主之后,用姚崇之策,将政变的功臣悉数贬出京城,然而只有一个人是例外,这个人就是王毛仲。
上文曾说到,王毛仲身份特殊,既是唐玄宗为临淄王的家奴,又是李隆基夺权的功臣,诛杀太平公主行动,正是王毛仲带着闲厩马以及士兵三百人率先发动的。
那么唐玄宗对他格外看待,仅仅因为他是自己的家奴、心腹、功臣吗?显然不是!
(一)唐玄宗与王毛仲的蜜月期
李隆基为太子时,王毛仲便统辖着万骑禁军;及至唐玄宗正式掌权之后,王毛仲虽然身份提升,但仍然是禁军的实权派人物。史称:“两营万骑功臣、闲厩官吏皆惧其威。”
而后,王毛仲又与典万骑的龙武将军葛福顺结成了亲家,这一举动,更增加了他在禁军中的权势,身为辅国大将军、霍国公的王毛仲,自然成了北门禁军将领攀附的对象。《资治通鉴》曾经这样描述王毛仲的地位:
北门(禁军)诸将多附之,进退唯其指使。
由此也可以看出,王毛仲称的上是禁军的实际掌控人。说到这就很明了了,唐玄宗之所以对他另眼有加,就是想依靠他能镇住禁军,毕竟他既是玄宗的心腹人物,又在禁军中颇有威望!
实话实说,王毛仲干的是不错的。比如他还担任过检校内外闲厩兼知监牧使,负责掌管御马及全国战马的培育工作。在这个职位上,他就曾获得过唐玄宗的嘉奖,皇帝还让著名的文人张说为他做了一篇《监牧颂》。而《旧唐书·王毛仲传》中对于王毛仲的业绩也是赞赏有加,是这样描述的:
部统严整,群牧孳息,遂数倍其初。
这意思是说,在王毛仲的努力下,全国战马增加了数倍,这可是了不起的业绩啊!可以说,唐玄宗重用心腹王毛仲掌控禁军的策略是成功的。基本上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祸乱”,更是无人敢利用禁军威胁皇权。
可是俗话说:物极必反!王毛仲很快就陷入到这个怪圈之中。
(二)王毛仲势力与宦官势力的冲突
由于王毛仲的权势越来越大,他的亲家、禁军将领葛福顺以及李守德等人纷纷投靠于他。他们之间沆瀣一气,形成了一股政治势力,十分嚣张跋扈,甚至目无法纪。有一次,万骑将军马崇,光天化日之下杀了人,王毛仲听说之后,上下走动,希望用权势摆平这件事。最后多亏了刑部员外郎裴宽坚决执法,才避免了杀人凶手逃脱法律的制裁。
势力不断增大的王毛仲,后来又与高力士为首的宦官势力发生了冲突。话说唐玄宗经常会派高力士去慰问王毛仲,但是王毛仲见高力士来了,是怎么做的呢?史书上说他是:
“稍不如意,必恣其凌辱……高力士忌之颇深。”
这样一来,王毛仲势力与宦官势力的矛盾便越来越严重。于是才出现了文章开头说的,开元十八年的那三件事。
而现在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王毛仲私底下向太原军器监索要兵器,其实不是想发动叛乱对付唐玄宗,而是想对付宦官集团,可见他们之间的矛盾有多深!不过,即便如此,这也是唐玄宗所不能容忍的,王毛仲的死,也就成了必然。
王毛仲死了,虽然避免了可能的“祸患”,但也留给了唐玄宗一道难题:那就是谁来接替王毛仲,来掌管禁军呢?这个人会是谁呢?
第二策:重用老实人与改组北门禁军
(一)重用老实人陈玄礼
王毛仲死了、禁军将领葛福顺被贬出京城了,那么谁还能替唐玄宗控制禁军呢?唐玄宗选中了陈玄礼。
之所以选中陈玄礼,也是吸取了王毛仲事件的教训。陈玄礼,史书上称他为“淳朴自检”。早年与葛福顺一样是万骑营长,参与过“唐隆政变”诛杀韦后的行动,虽然立了大功,但他却依然不骄不躁,默默无闻,更没有像葛福顺那样攀附王毛仲。可以说,陈玄礼正是王毛仲的反面。(值得一提的是,马嵬坡事变有陈玄礼的一份“功劳”,但这是后话了。)
(二)改组北门禁军
现在有一种观点是,李隆基以太子身份监国之时,就已经将左右万骑改组为龙武军了,包括阐史君也曾很长时间这么认为,直到我看到另一个观点之后,才意识到这种想法可能是错的,下面听我慢慢解释一下。
唐睿宗景云二年,太子李隆基“奏改左右万骑为龙武军”,注意,这里是“奏改”,实行没实行,并不好说。而此后的史料记载,虽然有了“龙武将军”,但却不提“龙武军”,依然称之为“万骑营”。这说明,当时可能只是增加了“龙武将军”,而没有正式改组北门禁军。北门禁军的建制依然是:左、右万骑营和左、右羽林军。
其实,唐玄宗真正改组北门禁军之时,已经是开元二十六年了。据《旧唐书·玄宗本纪》中记载,北门禁军是这么改组的:
析羽林军置左右龙武军,以左右万骑营隶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从左右羽林军中分出一些人来,组建左右龙武军;左右万骑营归左右龙武军管辖。这样一来,北门禁军的建制基本就成了: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
那么唐玄宗如此改组的目的是什么呢?仔细一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万骑营归龙武军管辖,不仅级别降低,而且士兵也被稀释了。这反应了唐玄宗对于万骑营的不信任,改组之后,万骑营的威胁则小了很多。
而重新组建的龙武军依然由陈玄礼率领。有一次,玄宗在华清宫,想出门夜游,陈玄礼劝阻玄宗说“宫外是旷野,须有备预。”唐玄宗接受了他的建议,不出去了。由此可见,陈玄礼的安保工作做的还是很到位的,玄宗也对他的进谏也是言听计从,史称陈玄礼为“志节不衰”,始终保卫着玄宗的安全,此言不虚!
第三策:以宦官制约禁军 高力士掌控飞龙禁军
飞龙禁军比较特殊,说白了这帮人和养马有关。唐初以来,皇帝会设置内外闲厩养马,前文说过王毛仲就管过这摊子事,诛杀太平公主的行动,就是王毛仲带领这帮内外闲厩的士兵率先发动的。
武则天时期,增设了禁中飞龙厩,由宦官掌控。到了开元年间,唐玄宗十分喜欢良马,于是又增加了不少闲厩。开元十一年,举行祭祀南郊大礼,回宫的时候,玄宗是骑马回来的,飞龙禁军负责在四周保护。史称自此之后,玄宗在出门祭祀,“皆骑于仪卫之内”了。这也意味着,基本上从这时开始,飞龙禁军正式成为了保护皇帝的禁卫力量。
飞龙禁军是由高力士掌控的,天宝十一年,有人想策动龙武万骑作乱,诛杀李林甫、杨国忠。事发后,就是高力士率领四百飞龙禁军剿灭的。“捕其党,皆擒之。”可以说,高力士掌管的飞龙禁军,对于保护唐玄宗的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阐史君说:防控禁军 唐玄宗的成功与失败
应该说唐玄宗的策略是成功的。毕竟,在安史之乱前,他当政的这些年里,基本上没有出现过比较严重的、利用禁军的“祸乱宫变”。
然而,从以上总结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在防控禁军上,唐玄宗最主要策略就是:以宦官势力制约禁军势力。比如,当王毛仲集团和宦官集团出现冲突时,最后胜利的是宦官集团;此外,还形成了以宦官为首领的飞龙禁军。
其实何止是飞龙禁军啊,在唐玄宗的重用下,宦官开始参与政事,高力士被封为骠骑大将军,官居一品。甚至唐玄宗还让高力士处理一些日常政务,高力士可以“小事即专决”,宦官开始参预朝政了。
当然了,高力士为人还是可以的,但是,唐玄宗开了头,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了。安史之乱爆发,特殊的政治形式下,更是为宦官势力的进一步扩张提供了土壤。
——是啊,你唐玄宗李隆基可以控制的住高力士,你的后人能控制的住其他宦官吗?
因此,很多人提及宦官专权,都会从唐玄宗说起,认为唐玄宗是开风气者,这是有一定根据的。
防控禁军,避免祸乱、加强皇权,这是唐玄宗的成功;然而,却也打开了宦官干涉朝政的先河。
这,或许是唐玄宗意料之外的失败吧!
参考资料:《旧唐书》
《新唐书》
《资治通鉴》
本文作者:脑洞阐史观
作者简介: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媒体人,有数十篇文章流传网络,期待你的关注与指正。
★本头条号“脑洞阐史观”已与“维权骑士”签约,盗用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