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诗绪密而思清,以七绝见长。有“诗家夫子王江宁”的美誉,后来因为王昌龄也是唐代较早并且大量写作七绝取得很高成就的诗人,还被冠有“七绝圣手”的美誉。据统计,初唐七绝仅七十七首,其中王昌龄独占七十四首。七绝也是在王昌龄和李白等人的努力下,成为唐代最流行的诗歌体裁之一。
今天小编要和大家介绍的这首诗,便是王昌龄的经典诗作之一《采莲曲》。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时所作,当时王昌龄在龙标城外游玩,因在东溪的荷池,见到了当地的一位采莲女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便写下了这首传世之作《采莲曲》。全诗以写意法,来表现采莲女的整体形象,具有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诗的首句“荷叶罗裙一色裁”,王昌龄就巧妙地把采莲女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说当这位采莲女置身莲池时,荷叶便与她的罗裙一样的颜色,显得既生动形象又美丽动人。说明在诗人眼中,这位偶遇的采莲女具有和荷叶一样兼有素朴和美艳的形象特征。
次句“芙蓉向脸两边开”,则是诗人对这位采莲女外貌特征的描写。如果放在常人眼里,可能只是单单会把采莲女红润的脸庞比作出水的荷花一样。但在王昌龄的笔下,我们能够想象出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就是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绽放。
倘若再把这两句放在一起来看,就会发现,在一片绿荷红莲中,采莲女的绿罗裙和片片绿色的荷叶,已经不分彼此,看不出哪个是荷叶,哪个是罗裙。而采莲女的脸庞,又和绽放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因此,这里王昌龄是特意将采莲女当作了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也才有了这首诗的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
诗的最后一句“闻歌始觉有人来”,则表达了诗人因“看花了眼”,找不到采莲女的时候,忽然从莲塘中传来歌声时的喜悦之情。但即便在诗的最后,王昌龄还是以“闻歌”才知“有人”,来表达采莲女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的浑然一体的意境。这样描写,则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
综观王昌龄的这首诗,意蕴深远,且遣词造句非常的精雕细琢,读完能给人带来一种大自然的清丽之感。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并饶有生活情趣。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上一篇:王昌龄最豪迈的一首诗,最后7字让人热血沸腾
- 下一篇:元朝著名画家王冕画作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