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今天,申花在足协杯决赛中以两回合总比分3比3,凭借客场进球优势,时隔19年赢得足协杯冠军。
说到冠军,申花历史上第一任主帅徐根宝也是第一位带领申花夺得联赛冠军的“冠军教头”。对上海球迷而言,只要提起“根宝”,一定会竖起大拇指,叫一声“模子”,他和当年的一群弟子,给上海足球带来一段辉煌的岁月,至今难以从球迷的记忆中抹去。
徐根宝拥有近40年的教练生涯,诸多中国优秀球员出自于他的门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徐根宝一个人就是一部中国足球的现代史。徐根宝曾在采访中坦言:“我是上海足球的淘汰者,17岁离开上海进入八一队,靠自己努力,不放弃,做到国家队队长。但还是遗憾作为运动员,我没有为上海出力,所以后来1994年带领申花时我就表态说,我17岁离开,50岁回来,后面的人生就全为上海足球出力了。”
凭借“硬朗作风”当上主教练
在1994年正式接手申花之前,徐根宝曾做过国奥队主帅,后曾进入中国队历史上第一任洋帅施拉普纳的教练组。1993年,国足兵败伊尔比德,施拉普纳成了败军之将而下课,徐根宝随即离开国家队教练组,正式结束六年的国字号教练生涯。回到上海后的徐根宝没有闲下来,在得知即将带领上海队后,徐根宝给他的老上级年维泗打了个电话,征求意见。老年听了徐根宝的介绍后说:“上海这个地方搞足球有压力,不比在国家队小,你要慎重一些。”
听了老领导的这一番话后,徐根宝开始有些为难,在思想上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斗争,“上海要我回去,让我来重振上海的足球。想起了年维泗的一句提醒,上海队的压力绝不低于国家队,怎么办?”终于,徐根宝在思忖再三后决定:接受这个挑战。
接受挑战后,摆在徐根宝面前的是政策上的“千变万化”,从上海队教练到上海一队教练,从02俱乐部到申花俱乐部,接着再去俄罗斯招外援,徐根宝在自传《风雨六载》里回忆当时是这样描述的:“那种感觉就像是在梦里被一种无法知觉的力量牵引着,这场梦对我是福是祸,心里一点底也没有。”
经过各种研究,在正式决定成立申花俱乐部后,在徐根宝和“小诸葛”王后军之间进行主教练人选的抉择。徐根宝后来表示,虽然王后军有他对足球职业化成熟而系统的想法,而且自己比起他还少了一些上海足球的根基(根宝成名于八一队),但其征服领导、投资人和外界的,靠的是“作风”二字,外加一条:培养人才。“我说,如果我抓申花队,最主要的是改变‘软脚蟹’作风。我的作风你们都知道,我抓作风,体现在‘抢’字上。中国足球最大问题就是站着踢球,不抢,缺乏对抗,我是一直努力在解决这个问题。此外,我的特长是培养人才……”正因此,徐根宝当上了申花队历史上首任主教练,开启了一段沪上足坛佳话。
提出“抢逼围”带领申花夺冠
徐根宝上任的第一个赛季是1994赛季甲A联赛,申花队最终排名季军。1995年甲A联赛,上海申花继续高举“抢逼围”战术打法,在北京国安、大连万达、广东宏远等众多强队中脱颖而出,一举获得了甲A联赛的冠军,而徐根宝也靠着这套战术,获得了许多足球专业人士的称赞,被誉为中国足球的传奇教练。
1994年,申花拿到季军后徐根宝作总结
申花一举夺冠,“抢逼围”成了中国足球战术中的经典之作,“创始人”徐根宝的初衷是什么?据徐根宝回忆,在带领申花之初就提出了要改变上海足球“软脚蟹”的作风,将硬朗的作风带到球队中来,“要改变申花队,改变上海足球,就是要突出快、抢、前,更突出一个‘抢’字。我心里知道,让上海球员这么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抢,是永不言败的精神体现,也是积极进取的气势所在。我要求队员们主动出击,一鼓作气,不借一切代价将丢了的球抢下来,再攻到对方的禁区里去。一人抢,众人围,多方堵,要想改变上海的‘软脚蟹’作风,就是从抢开始。”于是,在徐根宝执教期间,他最强调的便是对抗和铲球,一周内起码要练三次,练完后马上分队比赛,要求将铲球技术运用到对抗中去,他还要求队员们一人抢,其他人移位,准备封堵,而不是站在边上看。
“抢逼围”对球员的奔跑能力和体力要求高,适合体力充沛、对抗能力强的球队,之所以大获成功,还得益于当时申花队中涌现出的申思、吴承瑛、谢晖、朱琪、祁宏、朱炯等一批优秀年轻球员。这些球员有朝气,肯花力气,徐根宝发挥这些年轻人的特点,通过树立范志毅为核心的进攻战术,配合高强度的训练方式,增强了球队打法上的硬度,提高了球员们的逼抢能力和自信心。毛毅军、成耀东、刘军等作风硬朗的球员,以及强力前锋谢晖,都在徐根宝推出的抢逼围打法之中找到了自己的一番天地,加上祁宏、申思等技术细腻的球员作为辅助,最终横扫千军,君临天下。短短两年,上海足坛焕然一新,铸就阔别已久的新辉煌。
1995年,徐根宝率申花夺冠
1995年,除了率领申花拿到甲A联赛冠军之外,徐根宝主持创建了“上海有线02俱乐部”,为中国足坛又培养了一批优秀球员,最著名的有杜威以及孙吉和孙祥这对“吉祥兄弟”。
离开申花后,徐根宝驻扎在崇明,在“十年磨一剑”后培养出武磊、张琳芃等国家队主力后,今年3月,他又为申花输送了一批99/00年的青年才俊,继续为申花和上海足球做贡献。
亲历者·刘军 我们都在追随徐指导的脚步
说起徐根宝徐指导,我的职业生涯和退役之后的执教生涯都离不开他的谆谆教诲。一直到今天,我已经是快50的人了,徐指导也已经年过70了,他始终是我的师傅,是我尊敬的长辈,在我看来,徐根宝比年轻教练还有激情!
1994到1996年,我有幸成为了申花历史上第一个10号球员;2002年,徐指导再回申花执教,我也从青岛回沪,再续师徒情缘;2009年全运会,徐根宝亲自下场担任主教练,率武磊、张琳 等弟子夺冠,当时我跟随徐指导,做球队的助理教练。我记得当时40岁的我已经下决心回归家庭,房子都装修好了,准备安心,徐指导一个电话过来,说那年的队伍调整比较大,需要年轻教练充实队伍,我出于对徐指导的敬重和对足球的热爱,接受了邀请。
去年,我再度前往崇明岛带教99/00后的小队员,这批队员后来整队被申花收购,也成了我们这批老申花人的一种延续。四度与徐根宝指导结缘,是割舍不下自己的足球情结,也是自己对申花的这份感情。
有时候,我也有些怀念我们过去的模样,由各种性格不一样的球员组合成一支申花队,毛毅军、卞军、祁宏、申思、范志毅、吴兵、成耀东……那时的申花,每个人都有棱有角,无论是主教练,还是我们球员,个性都非常鲜明。
申花25年的历史,接近三代人,承载着许许多多球迷的期望,我们不能辜负。早在球员时代,我就想明白了,别人的喧嚣和我无关,安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在某些理念上,我和徐指导的想法是一样的,搞足球必须要付出,走这条路一定是艰辛的,一定要做出一番业绩来。申花就像黄埔军校,很多人都通过这个情结聚在了一起,这同时也是一个分支,是上海足球的一部分。现在,我们这批人无论身处何地,都在追寻着徐根宝徐指导的脚步,为上海足球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原文刊登于2018年11月26日出版的东方体育日报A6版
- 上一篇:「王树山书法」《墨梅》元代/王冕
- 下一篇: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