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著名诗人的死亡,你会想到什么?
是李白醉酒捞月,还是杜甫病死客舟中,亦或者是李煜被赐毒酒?
今天要说的这位王昌龄,他大约是死得最猝不及防的一位诗人。
简单介绍一下王昌龄其人,他是边塞诗人,他的诗里是塞外秋风,悠悠边关,笔下是金戈铁马,大漠狂沙。
想必这首诗,你是记得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号称“七绝圣手”,初唐七绝仅七十七首,盛唐四百七十二首,其中王昌龄七十四首,几乎占了六分之一。
王昌龄年少时嵩山学道,学没学成不知道,反正到二十七岁的时候,王昌龄就跑去边塞从军了,之后又中了进士,,接着是熟悉的升迁,被贬。
王昌龄的朋友圈相当广阔,什么王之涣、高适、王维、李白、孟浩然、张九龄、岑参……你要是穿越回古代,我建议你去认识认识王昌龄,拿个把这些人的真迹是很简单的。
我们回归正题,为什么说王昌龄的死是最猝不及防的呢?
这要说到安史之乱,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个不要脸的觉得这个江山该我来坐坐了,于是拉着一票军队,直接就打下了长安城,唐朝差点就当场死亡。
安史之乱的影响实在太大,山河破碎,子散妻离,那时候的诗人日子也不好过。王维跑得慢被抓了,惨;李白不小心找错靠山,也是惨;杜大爷四处漂泊,更惨;而王昌龄呢?
王昌龄此时已经离开龙标,往东北方向走,没人知道他到底想去哪,可能是准备回乡,在外漂泊了这么久,值此家国动荡之际,回到家人的身边也许能给他一些安慰,或许是想找到组织,实现他的“一片冰心在玉壶”,为国家征战沙场……或许还有很多或许,只可惜我们都不可能知道了。
756年,王昌龄路过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杀害。
没人知道原因,《唐才子传》说是因为嫉妒王昌龄的才华,根据资料来看,闾丘晓这个人“素愎戾,驭下少恩,好独任己”,他没有权力,处死王昌龄,然而他还是这么做了。
“诗家夫子王江宁”未能沙场埋忠骨,却在仙乡失英魂,死得相当突然,死得不明不白。
每次读到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时,都忍不住想起他的死状,生在唐朝由盛转衰是他的不幸,但是,适合他的结局应该是“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哪怕是壮志未酬,病死故乡,也好过死于一个小人的屠刀之下。
不过,王昌龄的仇终究还是报了的,第二年,闾丘晓因拒不增援睢阳被宰相张镐丈杀。
临死前,闾丘晓求饶,“有亲,乞贷余命。”
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
据说,张镐最终决定咔嚓了闾丘晓有高适的原因,就是那个写出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高适。在安史之乱中,高适跟随者唐肃宗四处扫平叛军,还解了睢阳之困,而高适有一个好朋友,叫王昌龄。若真是如此,那王昌龄在天之灵还会有些许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