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元代是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但是也诞生出了不少伟大的书画家,小编想这与当时的政策是有很大关系的。在元代,各民族之间并不是平等的,统治阶级将各民族分为不同的等级,而汉族正好属于比较低的等级(四个等级中的第三等)。所以在那个时代,汉族是受到很多限制的,汉族读书人要想走仕途做官是很难的。所以,不少文人只能把精力放在其他的地方,比如创作一下书法字画之类的。比如著名的"元四家"就几乎都没做过官,都是在过隐居生活。
比较来看,元代似乎是在山水画的发展上的表现更为强劲一些,毕竟这是文人山水发展的重要时期。不仅诞生了多位山水画大家,还对后面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今天我们要来介绍的这位王冕则是以画梅著称的,小编记得小学的时候还学过《王冕学画》的课文。
明清是小说发展的繁荣时期,我们很熟悉的四大名著、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还有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等。在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王冕是一个灵魂人物,虽然他的事迹仅出现在原著的第一回,但他却是作者吴敬梓竭力推崇的文人的理想楷模,是一个完美的理想型人物。小说中对王冕的描写是这样的:"这王冕天性聪明,年纪不满二十岁,就把那天文地理,但他性情不同:既不求官爵,又不交朋友,终日闭户读书。"那么,历史上的王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元朝著名画家、篆刻家王冕出身贫寒,七八岁的时候便帮着家里放牛。虽然没有书读,但王冕渴望学习的愿望是很强烈的,他常常跑到附近的学堂去偷听学生们上课。由于太过于投入,以至于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因此大怒,打了王冕一顿。但王冕依然没有改,于是他的母亲认为既然孩子想读书的愿望那么强烈,不如就顺着他。从此王冕便离开家,寄宿在在寺庙里,后来很幸运的被安阳的韩性收为学生。
王冕一生都没有做官,而是过着隐居生活。当年朱元璋平定婺州,攻取越州,屯兵九里山,以兵请冕为官,但被王冕拒绝了。王冕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在山明水秀的老家诸暨枫桥镇北九里山的水南村度过的,这是一个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山村,优美的环境也促进了王冕的创作。然而生活不是只有诗与远方,还要考虑到衣食住行这些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毕竟王冕不像其他的一些出身富贵家庭的书画家那样即使不做官也可以一生过着富足的生活。他必须为了生计而努力。
在王冕自己写下的一些诗句里,我们可以知道对于王冕来说读书作画只能算是闲暇时的消遣放松的方式,他不可能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这个上面。他需要参加各种劳动,以卖画易米糊口和纳租付税为生。庄稼收成不好,经济拮据的时候,他家里没有过冬的棉絮,草屋破漏无力修补,吃不饱饭只能采野菜充饥。但即使是过着这样艰苦的生活,王冕还是不愿意去做官,这也许是因为他在游历中见到了各种黑暗的现象有关吧?
王冕至始至终都是一个农民,一生都在贫困中度过,他的创作也是很有特点的。王冕最擅长画梅,尤攻墨梅。他画的梅简练洒脱,别具—格。其《墨梅图卷》画横向折枝墨梅,笔意简逸,构图清新悦目。用墨浓淡相宜,生气盎然。不仅表现了梅花的天然神韵,而且寄寓了画家的感情。加上作者那首脍炙人口的七言题画诗,使这幅画成为不朽的传世名作。
据《儒林外史》所说,王冕属于自学成才的人,他的学问艺术好像都没有师承。而有考证的两位老师一位是前文提到的韩性,一位是王艮。王冕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由于对自然的认识还不够,所以古人大多数都是很迷信的,都相信点所谓的鬼神之类的。但王冕却很可贵的是古代人中极少数不相信这些的人。
其实王冕并不是一开始就想过隐居的生活的,年轻时的他还是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他还为此专心研究过孙吴兵法。然而元蒙贵族统治歧视汉族知识分子的残酷现实让他清醒了,在参加进士考试未中后,王冕就将所有的文章烧掉以表达自己永不走仕途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