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民国十六年,6月2日上午,王国维告别清华园,前往颐和园,自沉于昆明湖,这位享誉国内外的治学巨匠,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结束了其辉煌的一生。至于其投湖自尽原因,后世臆测众多,但这又有什么意义昵?王国维的一生,经历了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入侵、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北伐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见证了近现代中国动荡与觉醒的半个世纪。
王国维生于1877年,光绪三年,那时的清朝内忧外患,清朝走到了覆亡的边缘。1892年,光绪十八年,十六岁的王国维高中秀才。1894年,光绪二十年,甲午战败,大量西方文化科学输入中国,走上了追求“新学”之路。王国维的长相很是一般,胡适曾直言不讳的说“人很丑,小辫子,样子真难看,但光读他的诗与词,以为是个风流才子昵!”,这也正应了那句古训“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王国维治学态度非常严谨与专注,常常达到忘我之境界,这是王国维取得巨大成就不可或缺的因素。王国维学贯中西,成就卓越,涵盖了教育、哲学、文学、戏曲、史学、美学和古文学,小编着重讲述王国维文学上成就。
在文学成就上,必须提王国维所著的《人间词话》,作品是其接受西洋美学思想,用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作的评论,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人间词话》中最为人所知晓的是人生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人生三境界精辟的概括了人要成大事业,必须经历的三个阶段:确立人生的理想、为了理想不懈的努力、理想突然实现。这其中最难的是第二境界,很多人坚持不到最后,中途就放弃。
与王国维同时代的国学大师,治学巨匠很多,如梁启超、胡适、鲁迅、梁漱溟,陈寅恪等等,那是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常常想:那样动荡的年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国学大师?是时代因素,还是个人的因素,这很难说清楚。但有一点很清楚,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更多的国学大师。
- 上一篇:历史的穿越者之王安石
- 下一篇:他长期在清廷做卧底,曾营救过汪兆铭,终因反袁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