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十二
王维和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两者虽然经常并举,但实际上王维比孟浩然要幸运得多。我们说到了晚年孟浩然是求隐也不得,求仕也不得,陷入了两边失意的夹缝中,最后抱恨而终。而王维是求仕得仕,求隐得隐,仕隐两得。
王维和李白同年出生,两人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王维30岁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就算在安史之乱中,安禄山攻破长安,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王维不但没有获罪,反而官至尚书右丞,直至去世。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诗、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其中尤以山水诗为佳。苏东坡评价王维说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个评价是很中肯的。王维是一个诗、画、书、音乐俱佳的全才,读其诗如画卷徐徐展开,美不胜收。
今天就一起来读读王维的这首《鹿柴》(柴(zhài):通“寨”、“砦”,木栅栏)。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是王维在辋川隐居的别墅的胜景之一。推测可能是养鹿子的地方。
辋川别墅有胜景二十处,分别是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泮、宫槐陌、临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垞、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
据说,北宋词人秦观在汝南做官时患病久不愈,看到朋友带来王维的《辋川集》画卷,其中绘有鹿柴等景,如身历其境,同时又读王维《鹿柴》等诗,久病竟然不治而愈,足见其非同寻常的美的感染力。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王维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
如果只读第一句,读者可能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境界顿出。“但闻”二字颇可玩味。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杳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或许本来就没有人。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
前二句写鹿柴的幽静,以声衬寂;后二句写鹿柴的幽深,以光衬幽。
由描写空山中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寂静与幽暗,虽分别诉之于听觉与视觉,但它们在人们总的印象中,却常属于一类,因此幽与静往往并而提之。按照常情,写深林的幽暗,应该着力描绘它不见阳光,这两句却特意写返景(返景(yǐng):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射入深林,照映的青苔上。生活中我们知道一味的幽暗有时反倒使人感觉不到其幽暗,而当一抹余晖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照映在树下的青苔上时,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
王维有“诗佛”之称,他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禅”的境界。这首诗中同样有禅意存在,诗人没有明说议论,而是渗透于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之中。“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暮色之中的一点亮光照射进来,就像一束光照进心里一样,突然间就给人一种感动,突然间就有了“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的禅意了。
王维这首小诗虽然只有短短20字,无一字生僻,但一字难改,全诗清新自然,毫不做作,真是美不胜收。
这首《鹿柴》有惊艳到你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图片作者对本文的大力支持)
每天共话诗词,关注十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