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间道》之一 王羲之卷1
王 默
王羲之初师姨母卫夫人
王羲之初师卫夫人。夫人名铄,为羲之姨母,善钟法,隶书尤好。其去世后,羲之颇为悲伤,哀痛摧剥,情不自胜,给亲人修书一封,是为《姨母帖》,此为羲之最具特色之手札。
王羲之微醉写《兰亭》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等四十二人在山阴兰亭为“祓禊”盛会。诸人饮酒赋诗,羲之微醉写序,是为《兰亭序》。后多次书写,均不如原作。故现流传者仍多有涂改,实为当日醉书痕迹。
王羲之自论书
王羲之论善书者以钟繇、张芝为最。作《自论书》云: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张精熟过人,临池学书,池水尽墨,若吾耽之若此,未必谢之。后达解者,知其评之不虚。吾尽心精作亦久,寻诸旧书,惟钟、张故为绝伦,其馀为是小佳,不足在意。去此二贤,仆书次之。
王羲之转移多师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自云: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
王羲之秘诀教子
王羲之尝作书论《笔势论十二章并序》教悔儿子王献之:吾观汝书性过人,仍未闲规矩,父不亲教,自古有之,今述《笔势论》一篇开汝之悟。凡斯字势犹有十二章,章有指归,定其模楷,详其舛谬,撮其要实,录此便宜,或变体处多罕臻其本,转笔处众莫识其源,悬针垂露之踪难为体制,扬波腾气之势足可迷人,故辨其由堪愈膏肓之疾。今书《乐毅论》一本,《笔势论》一篇贻尔藏之,勿播于外,缄之秘之,不可示知诸友,穷研篆籀功省而易成纂集,精专形彰而势显存意,学者两月可见其功,天性灵者百日亦知,其本此之笔论可谓家宝家珍,学而秘之,世有名誉,笔削久矣。
王羲之幼年宠遇
王羲之少时不善言辞,十三岁随众人见吏部尚书周颛,坐而不言,但问答之间,令周另眼相看,以牛心炙让王羲之品尝。牛心炙乃当时待客上品。《晋书.王羲之传》载:“颛查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
王羲之多次辞官
王羲之初职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累迁长史,后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羲之自求佳山秀水之宣城郡,不许,乃转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因与骠骑将军王述不睦,遂辞官。以此经历看,羲之只做一般官吏,凡亲近皇帝之要官、显官则皆不就,后终称病辞官,寄情山水。
王羲之无政绩
王羲之自二十余岁任秘书郎,五十多岁从会稽内史任上称病去官,前后出仕三十余年,多为闲职,并无政绩。《晋书》本传只云: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振贷。
王羲之轻视王述
王羲之一生最为轻视王述,并因之辞官。《晋书﹒王羲之传》载:“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及述为扬州刺史,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先是,羲之常谓宾友曰:‘怀祖正当作尚书耳,投老可得仆射。更求会稽,便自邈然’。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行人失辞,大为时贤所笑。既为内怀愧叹,谓其诸子曰:‘吾不减怀祖,而位遇悬邈,当由汝等不及坦之故邪!’述后检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简对,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
王羲之愿乐死
王羲之辞官后,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曾叹道:我卒当以乐死。
王羲之哀孙连夭
王羲之晚年不顺,既百病来袭,又儿孙连续夭亡。有一通书札为证:延期、官奴小女,并得暴疾,遂致不救,愍痛心,奈何!吾以西夕,至情所寄,唯在此等,经禁慰馀年。何以旬日之中,二孙天命,日夕左右,事在心目,痛之缠心,无复一至于此,可复如何!临纸咽塞。按:晋穆帝升平五年王羲之五十九岁,其两孙女即延期之女和官奴之女玉润在十日之中,先后夭殁。
王羲之服丹药
王羲之晚年有消化不良、腹泻、风湿等疾病,以至于写字亦难。于是用道家养生之术,常服丹药,甚或辟谷,然并无佳效。
《书间道》之一 王羲之卷2
(1)王羲之戒珠
\t王羲之有明珠一颗,时时把玩,然非为玩,而是以双手摩挲,增强腕力,更活手指。一天,此珠不见,羲之疑为寄居僧人所窃,遂与之冷淡。僧会意,以坐化之名绝食而逝。后家人宰杀白鹅,珠在鹅肚。羲之方知冤僧而建戒珠寺。
(2)王羲之拔笔教子
王羲之教子学书,尤重腕力。一日,王献之习书,羲之悄然至后,突然提笔,以试献之执笔之力,然未能提过。乃叹:此子当成书名。
(3)王羲之吃饺子
王羲之过集市一“天鹅饺子”铺,见招牌字劣,想味亦不佳。尝之,则昧实鲜美,思不得解。忽见一老太婆边擀皮,又包馅,动作麻利,转眼即成。遂上前求教,答曰:熟练而已。又问字何以劣,答曰:功夫太差。羲之叹服。
(4)王羲之卖当
王羲之赴杭州访友,至苏州因恙盘缠不足。忽见一当铺招牌字劣,遂书一“当”字使人当银30两。老板见“当”字虽好却有病容拒当。羲之再写一“当”字,老板见稍有怒气然字实好,遂当。至杭,有友人亦求 “当”字。羲之让友到苏州以银40两取回,并重为友写一“当”字,笑曰:此和气之“当”,乃和气生财也。苏州老板始知王羲之所写,大悔。
(5)王羲之东床快婿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载:郄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郄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郄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郄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晋书·王羲之传》亦述有此事,后因以“东床坦腹”代指女婿。
(6)王羲之偶得白云“永”字诀
王羲之灯下习字因困暂眯,忽见一白胡老人似白云飘然而至,在其手上写一字笑道:此书法秘诀,务必精研。将走,问是何人?笑道:天台白云。羲之惊醒,自云一梦。又见手有一“永”字,不得而解。后方悟,遂有“永”字八法得传。
(7)王羲之论音乐
按《世说新语》言语第二载: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
(8)王羲之二论音乐
按《世说新语》言语第二载: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