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符浩
“麦茬豆,豆茬麦,全年产量二三百”......。这句流行于王湾村7、80年代的“顺口溜”描述了当时该村农村发展状况。40年来,王湾村勇立潮头,抢抓历史机遇,通过“产业调整建三园,农业调整建菜园,新农村规划建庄园,林业规划建果园“等一系列农村改革举措,现如今,昔日落后的贫困村蝶变成令人羡慕的富裕村。
站在制高点鸟瞰王湾,洪河像母亲一样把栏杆街道的王湾村搂在怀里。行走在王湾村,绿树掩映的小路幽静整洁,两层带院的小楼井然有序,完善齐备的基础设施良好运转……,记者感受最强烈的是由“衰”转“兴”带来的新气象与新风貌!
而,四十年前的王湾却是贫穷落后的地方。四面环水,地洼易涝,属于行洪滩区,多涝多灾,农民称“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语旱灾”的穷地方。该村支部书记王振发告诉我们,“王湾村属于豫皖两省三乡七村交界处,1953年以前属于安徽省,1954年才划到河南省。过去四面环水,百分之五十属于湖地。那时候,群众在生活上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
该村村民,63岁的臧廷君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通过教育将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材,现在他的儿女有了稳定的工作。老两口的生活由以前的“吃不饱”,到现在的“不知吃什么好”,诠释了“教育改变命运”的理念。“我的一对子女都在教育上工作,生活稳定”,臧廷君笑呵呵地说。
同是该村村民王振东,有一个非常孝顺能干的儿子。他的儿子早年外出务工,攒下第一桶金。如今,为了响应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他的儿子又在江苏省昆山市创办了电子厂,年收入十余万元。如今,王振东一家住着小洋楼,生活美滋滋。王振东逢人便夸改革开放政策好。
臧廷君和王振东两家只是王湾村村民的两个缩影。改革开放四十年,王湾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王湾村紧跟上级工作步伐,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以水为媒,生态立村,产业富民,着力打造 “五好”美丽宜居宜游乡村。
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全村群众团结一心,就可以抵挡一切波涛风浪,踏过一切坎坷崎岖,迈向理想的彼岸,实现全村致富奔小康”!这是王湾村支部书记王振发向全村人发出的号召。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这样的意识境界在王湾村已经形成,该村村民精气神满满。王振发告诉我们:“改革以后,由于有党的好政策,群众的觉悟逐步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道德各方面比以前提高了几倍。民事纠纷没有了,我们村出现了很多好人好事,年年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
在该村,昔日的土房、草房、平房,俨然变成楼房。2005年该村提出的:“楼房道路修地头,遍地大葱绿油油,每天每日进钱头,户户都住小洋楼“口号,按照“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建筑面积、定点到户、分散建设”的思路,建成了三个居民小区群众住房312套,配套建成了圆形环保节能沼气池,村民实现了“五家十有”目标,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
要想富,先修路。2006年以前,该村没有一条水泥路。群众出行非常难,生产不方便,全靠肩挑背扛,更别提村里的产业发展了!目前,该村水泥路达到了通组通户,水泥路面共19.5公里,应了该村村民嘴上常挂的“水泥路面修的光,下雨走路心不慌;越走又有劲,越走越欣赏”!
产业能富民强村。王湾村多次聘请专家调研论证,按照“发挥区域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的原则,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建成了千亩蔬菜精品园,以种植生态大葱为主,兼种时令蔬菜和反季节蔬菜,组织种菜能人成立“豫皖大葱专业合作社”和“绿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蔬菜网上销售。“产业以蔬菜为主,蔬菜的龙头就是大葱,过去说一亩园十亩田,现在实现了。 “人均收入亩产超万元”,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户实现了“,王振发自豪地说。
王湾村辖7个村民组,312户,总人口1320人,耕地面积1200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一亩。在2008年以前,该村村民的老宅基地东一片、西一片,非常混乱。经过“新农村规划建庄园”的变化,留下的老宅基地像丘陵地区一样,高的高、洼的洼,造成了“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现象。面对这样的困境,该村村两委提出了“土地平展整,大葱绿油油,汗水往下流,十月进钱头”的号召,并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积极探索土地整治红利助推脱贫攻坚模式,推进农村耕地、农村建设用地的“块地”改革。土地平整以后,该村土地实现了“保水、保土、保肥”;随即,提出的土地流转改革,实现了土地的“两增两减”和对农民的“三个有利”。
“再穷不能穷教育”,教育乃育人为本。“农村人民想要走出去更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教育”,这是当时穷困的王湾村向教育发出的宣誓!号令即出,该村两委积极协调上级相关部门,将过去的土房、土凳、土桌,换成了崭新的教学楼,教育硬件设施得到了大力改善。王振发告诉我们:“那时候我提出了一个口号:“四学四新四变”。 “四学”即“背着书包上学堂,进了学校如天堂,坐在学屋喜洋洋,放学回家不想娘”;“四新”即“新盖门楼带边房,新修花池行在行,新换门窗门又亮,新拉院子带操场”;“四变”即“原来大门锈如铁,现在变成天蓝色,原来板子换桌子,原来红墙边白墙,原来黄土变成黑”。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以建设幸福和谐家园为目标,做好“八篇文章”、谋求“六项突破”,创新发展理念,“以生态立村、以产业富民”,着力实施“六园”建设。王湾村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蔬菜生产基地、河南省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河南省生态村、信阳市生态文明村等称号。
改革,给王湾带来新机遇!恰逢新时代,王湾更精彩。通过自身不断地努力和政府社会等力量的持续发力。如今的王湾,春天纷红骇绿、百花争妍;夏天郁树葱葱、绿意盎然;秋天果实累累、黄梨诱人;冬天柳挂银条、粉妆玉砌。土地平展、房屋成排、乡风淳朴的王湾村、岸绿水清景美的洪河过道与生机勃勃的特色产业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新农村画卷,吸引着一波又一波游客前来一探究竟!
- 上一篇:跟着王维赏“山居秋暝”
- 下一篇:客家美食|松源美食有两宝,麦芽糖和豆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