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说明:诗中的“红豆”并非文章中写到的粮食红豆,而是一种草本植物,本文是借用了其名义。】
《唐代“医学家”王维》
看到这个题目,也许很多人会大吃一惊,甚至很多文学家也会惊掉下巴。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也许当我讲完了,就会开怀一笑。
其实我想说的并不是“王维是个医学家”这个事情,而是我们的文化是跨越历史的,是可以横穿时空的,说白了,文化是相通的。我很认同这句话,不只文化是相通的,做人做事也是这样,否则就不会有那句“大道至简”了!
读书的人,一通则百通,一堵则百堵。读书是这样,身体也是如此。读书读不通,如同治病下药不到量,不到量也就治不了病,甚至会适得其反。比如这副药中有一味“甘草”,多了不行少了不行,一定是几钱几克才行。
中医讲,太过、不及皆是病。
大文豪鲁迅先生在《读书杂谈》中有一句话写的很到位,用自己的眼镜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
确实如此,读书就是读知识,读文化,如果读死了,就像掉进一个深渊里,很难再出来。知识是活的,书也得是活的,我们搞得是人文艺术,而不是艺术艺术。
说句题外话,现在为什么诞生了那么多唯美系的影视作品,但是这些作品往往留不住,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有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这些东西判离了“人文艺术”这四个字,只一味地追求美了,反而会适得其反。也就是说,他们把影视作品的意义弄得僵住了,弄死了。而不是活学活用。
鲁迅先生为什么会说这么一句话?就是因为他发现了太多的人有点“离经叛道”。
英国的萧伯纳说过一句话,世间最不行的就是读书者,因为他只能看别人的思想艺术,而不用自己。叔本华也有过一句话,“脑子里给别人跑马”,也是这个道理。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在铺垫接下来的“医学家王维”写的一首诗。他写的太多了,有一首是这样写的,题名叫相思。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大家对这首诗已经了如指掌,倒背如流,但是你绝对不会把它和中医扯上关系,为什么?就是从前没有人这么说过,也没人这么写过。多年来,大部分人把这首诗当做一首情诗或是相思诗,而我则不同,我要让文化活起来而不是僵硬住。
单从诗的表面来看,饱满相思之意,忧思之苦。其实则不然。
这首诗的题目是“相思”,相字,左边一个木头的木,右边一个目。思字,上面一个田土的田,下面是个心字。主要着落在这个心字上。
中医讲,人有五脏,心肝脾肺肾,对应火木土金水。心为君主之冠,主神明,决生死,乃五脏六腑之大脏也!
思字,上田下心,站在田间地头用心去体味人生,这就是思。清代的纪晓岚写过一副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古人认为读书耕田是君子可为的,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士农工商”农要在第二位了?!
- 第一句,红豆生南国,提到了红豆,红豆这种谷物大家都很熟悉,流传很广的都知道“红豆薏米汤”。中医认为,红豆有“养心气”的功效,对应的是思字的下半部分。田就是土,红豆必须种在土里才能生长。两个合起来,就是对应的思!再有,为什么一定生“南国”?据《周易》记载,八卦中南方对应的是离卦,离卦即是火相。五行中火对应心,五色中红色入心,所以说,只能是“红豆生南国”。
- 第二句,春来发几枝。中医认为,春季对应的脏腑是肝,肝应春。目为肝之窍,也就是说,肝开窍于目,也就是相字的右半边。而且肝在五行中对应的是木,就是相字的左半边。这样就合成了一个字,相!
同时,根据五色养生的观念,绿色入肝,而春季是大地复苏的季节,柳条、小草都长出来了,正是绿意盎然的时候。前面有红,这里暗合有绿,中医又认为红色入心,又相互对应思字,可谓互为表里关系。心为君主之冠,肝为将军之冠,国不可一日无君,更不可一日无将军。否则一旦烽火起,谁人退敌保国?!
如果按四季养生理念来说,春季对应的是发,故有“春发”一说。因为春季阳气升腾了,所以大地回春了,才有勃勃生机。所以说,春来发几枝,这句诗应景应时。
至于后两句,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经我这么一说,你就会明白了,红豆不止相思,而且养心,养心为了什么?更好的相思!让你会相思,千万不要单相思,那样最伤心了!
就跟《西游记》中的朱紫国王一样,患了相思之病。书中写到“是一个惊恐优思,号称双鸟失群之症”,以至于国王三年茶不思饭不想,为什么?心受伤了!妖怪夺走了他的妻子。等到悟空施展本事把金圣宫娘娘救回来的时候,国王的病才是真正的好了,可谓是“药到病除,心病已解”。
难怪佛家有言:心乃大药!
其实,王维诗中要采的并非是红豆,而是想要一颗心,一颗爱心!
- 上一篇:明皇室的高级黑王世贞:这么多寄生虫帝国还能撑下去吗?
- 下一篇:明代王世贞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