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的蓝字关注微吉安哦!
在富田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妇孺稚童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匡家匡娘娘,文家出了个文丞相,王家有座大祠堂……”这句顺口溜向人们展示了富田镇最具负盛名的文化遗产——宗祠。这些星罗棋布的祠堂尽管岁月变换、时代更替,仍然向来访者讲述着富田的历史。
朝天门、敦仁堂位于国家4A级旅游景区、《爸爸去哪儿》特约拍摄点陂下村,祠堂总占地面积2333平米。
王家祠堂(诚敬堂)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建筑面积3646平米,是江西省最大古祠堂,有“江南第一祠”的美誉,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富田古镇是一座具有1800多年历史的古镇。这里历代名人辈出,是名副其实的将军镇、进士乡。这里诞生了民族英雄文天祥、著名史学家罗泌、理学家张贞生等状元、进士,走出了袁升平等七位开国将军,以及原上海市委第二书记胡立教。辉煌的历史与这方水土经年历久、宝贵丰沛的精神内核分不开,而涵养着这一精神内核的载体便是分布在富田土地上大大小小的古祠堂。
崇孝堂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占地面积3502平方米,是吉安地区已知祠堂中最长的一座,为纪念明朝建安简定王朱拱樋之妻匡氏而建,因而又名匡家娘娘祠。
文丞相祠,由元朝政府敕建,历史上经历过三建三毁。修复后的祠堂于2016年6月6日正式开馆,馆藏有文天祥生平翔实史料,珍贵文物。
“魁”可以说是富田精神文化内核最具代表性的一环。富田各个宗族从不掩盖对于一举夺魁的向往。这从门楼上醒目的魁星和祠堂前拓有“魁”字的照壁便可见一斑。在祠堂内部则是以家族家规的形式将对“魁”的迫切和坦荡追求发挥到极致。尽管时代在变,不变的是宗族内部世代相传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们借以祠堂这一载体向子孙后代后代传达出去。
门楼顶端的魁星与照壁上的魁字比如,横坑孝敬堂享堂两侧的门楹,挂着两块饱经风霜、历尽沧桑的字牌,左侧的一块为“起敬”,右侧则为“存诚”,刻在上面的文字来自祖训族规,要求族人在为人处事上要恭敬、心怀坦诚。又如匡家家训有云:“肃祀奠,修宗庙,敦人伦,谨婚嫁,重丧礼、务本业,训勤俭,睦族邻,育人才,完国赋,崇礼让,固风龙。”在宗族文化兴盛的富田,类似家规家训比比皆是,不一而足。
”存诚“”起敬“四字依稀可辨正是这些铺张在祠堂内部充满教化意味的醒目文字,让先人的精神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下去,也为富田的红色革命奠定了基础。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太多的富田男儿义无反顾舍身取义,经过战争的洗礼,这块土地上诞生了袁升平等。
7位共和国开国将军,胡立教等5位功勋卓著的省部级领导干部,40多位红军和苏区老干部,963位有记载的革命烈士。由此,可见富田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也许宗族之间家规家训家风会有所不同,但凝练出的精神内核却是出奇的一致。
富田的历史是厚重的。走进富田,推开祠堂这扇门,会引领你穿越时空隧道与他们的祖先对话,听他们诉说朝代更替、历史的沧桑,楹联匾额间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深厚的宗族文化。那一道道被森林遮盖的战壕,一幅幅日渐退色的红色标语,见证了当年红军在这块土地上血与火的革命斗争,见证了这块土地上的人民为中国革命付出的巨大牺牲。
编辑:大治
责编:文琼(总编)、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