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铜人是中医药上的一个神话,针灸医生无人不晓。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在大家看来,针灸是没有副作用的,所以,针灸直到现在依然非常盛行。在世博会展出的明代针灸穴位铜人是一个古代童子的形象,高86.5厘米,面目神态安详,周身穴位多达数百个。每个穴位上有一个针孔,旁边刻有该穴位的名称。其实,最早的针灸铜人是在宋代制造。
北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翰林医官王惟一奉朝廷命令考订针灸经络穴位,详细地说明每个腧穴主治的疾病和疗法,编著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作为法定教本在全国颁布。为了确切表示经络穴位,王惟一率先提出用人体模型表示经络穴位的设想。
次年,王惟一又设计并主持铸造了两具练习针灸用的铜人。铜人大小与真人相似,胸腹腔中空,表面铸有经络走向和腧穴位置,并在腧穴钻孔通透。整个铜人身上有657个腧穴,穴名354个。天圣针灸铜人铸成后,被北宋朝廷视为国宝,周边国家也将天圣针灸铜人视为奇异之物。
北宋天圣针灸铜人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人体模型。 “针灸铜人铸成后,第一尊放在宋朝的医官院,用于学医者观摩练习;第二尊被放置在东京(今河南开封)大相国寺的仁济殿。
针灸铜人的原型是一个青年男子,身高1.73米左右,其一直保持立正的姿势,两手平伸,掌心向前。被铸成前后两部分,利用特制的插头可以进行拆卸组合,体现了当时高水平的人体美学和铸造工艺。铜人标有354个穴位名称,所有穴位都凿穿小孔。
最神奇的是,铜人的身体里有木雕的五脏六腑和骨骼,这些体内的脏腑器官被工匠们雕刻得栩栩如生,因此针灸铜人不仅应用于针灸学,同时也可用于解剖教学,这比西方的解剖医学早了近800年。针灸图经和针灸铜人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只有按照针灸图经上的穴位说明才能“读懂”针灸铜人,为了将针灸图经长久地保存,王惟一命人将针灸图经刻在十几块巨大的石碑上。
说到天圣针灸铜人最神奇的功用,还在于它是医学考试的道具,学医者只有在针灸铜人上考试过关,才有资格结业,拿到上岗证书。针灸铜人作为考试道具,前后使用了100年。
古人是如何利用铜人考试的呢?有的史书记载,考试的时候,会有专人在铜人上涂满黄蜡,黄蜡封住了各个穴位,让考生看不见具体的穴位,只有靠平时的功底扎针,一针下去,如果穴位扎准了,就会针入汞出,也就是铜人身体内的水银会流出来,扎错了,就不会有汞流出。
那么传说中的“针入汞出”,是不是真的?针灸铜人真有如此神奇?对于“针入汞出”的说法,学术界至今还有争论,有专家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但也有专家认为这应该是真的。金陵“神针王”王宁生就赞同“针入汞出”的说法,他说,考试之前,在铜人里灌入满满的水银,考生用的针比较粗,一针扎进去,如果穴位准确,力道足够,在压力的作用下,水银确实会流出来,但并不多,应该是流出一点点就止住了。不然让考生碰到,那是有毒的。
对此有不同的观点,认为应该是“针入水出”。 “考试时,老师用布把学生的眼睛蒙起来,然后报一个穴位,学生如果扎对了,小孔就冒出水来;这样,老师接连报5个穴位,如果学生全扎对了,那么他就过关了。” 使用方法是,先在铜人体表涂上一层黄蜡,再往铜人体内注满水,然后给铜人穿上衣服,让学生试针。如果腧穴找的准确,针扎下去穿透黄蜡,铜人体内的水就会从针孔滋出来;如果腧穴没找准,针根本扎不进去。针灸铜人既可以用来教授和学习辨认腧穴,又可用来考试,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可见,针灸铜人是一种形象逼真、构造精巧、高效实用的医学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