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都读过《王冕学画》的故事,那时觉得王冕是个很厉害的人,他聪明、勤奋,靠自学成了一个了不起的画家。
后来读了吴敬梓先生写的《儒林外史》才知道,比起做画,王冕更厉害的是做人。画画只是王冕人生的一小部分,他天资聪颖,不到二十岁的年纪,已经对天文、地理、经史无一不贯通。但王冕做学问既不求官爵,也不交纳朋友,除了每日画几笔画以供衣食外,不是在乡间闲庭信步,就是闭门读书……
吴敬梓先生把王冕当作《儒林外史》的开篇楔子,也真的是用心良苦,像王冕这样勤奋自勉、才华横溢又看透世事不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真的是很难得,他身上的大智慧,值得我们学习。
01不认命,勤奋自勉,自学成才
王冕是个穷苦人家的孩子,7岁上死了父亲,靠母亲做针线活供给他去村学堂里读书,10岁时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给隔壁秦老家放牛。
那个年代,穷人家的孩子,能给人放牛混碗饭吃,已经很不错了,可王冕没有把自己的人生定格于放牛。
在他放牛的时候,没有忘记了继续读书,经常是边放牛边读书,放牛得到的零碎钱,他都用来了买书。
13、4岁的时候,王冕读书已经读的很明白了。有一日,他放牛倦了,看到雨后的荷花很漂亮,便动了画荷花的念头。
王冕如何刻苦钻研画画,吴敬梓先生没有花费很多的笔墨去详述,但初学画画时,王冕曾有个心理活动,原书上是这样写的:
一句“天下那有个学不会的事”,从侧面可以看出:王冕是个遇事积极乐观的人,他不认为这世上有什么学不会的事,凡是只要努力、肯下功夫,总是会学会的。所以他日复一日坚持努力,最后终于自学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画家。
在王冕自学成才成为画家后,他已经可以靠卖画养活自己,也不用放牛了,可是他依然喜欢读书,年纪不满20岁,就已经弄晓了天文、地理、经史等学问。
王冕这一生,都在勤奋读书,读书改变了他的命运,使他不局限于一个乡野村夫,成了一个远近闻名有学问的人,而这些学问也让他有了许多选择的机会。
02不随命,不攀附权贵,淡泊名利
王冕一生至少有两次升官加爵的机会。
一次是因为王冕的书画被当朝“从一品翰林学士”危素赏识,想要提携他,但他不为权贵所迫,宁愿奔赴他乡、简衣素食,也不愿去见危素。
另一次是点拨吴王,书中所写在吴王得了金陵、破了方国珍之后上门拜访王冕,俩人曾促膝长谈,王冕以“仁义服人”之谈深受吴王赞赏。后来吴王削平祸乱,定鼎天下,成了明太祖,恩授王冕咨议参军之职,但王冕依然不为所动,干脆隐居山中,不问世事。
这两次机遇,对于常人来说,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随便哪次只要王冕愿意,便可平步青云,但王冕两次都想方设法、逃脱在外避开了,可见王冕是个淡泊名利之人。
王冕所在的元朝末年,本是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那个年代,身为普通乡村之人,能安身立命都是件困难的事情,升官加爵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可王冕却偏偏把这些名利都置身度外,也正是因为淡泊名利,王冕躲过了宦海浮沉,隐居于石井之中,逍遥一生。
吴敬梓先生的《儒林外史》,写的本就是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与生活,连吴敬梓先生也说: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姓名去求。但这王冕,把功名看作身外之物,也是个内心通透、嵚崎磊落的人。
03内心通透,做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
王冕一生恣意洒脱,虽然满腹才华,但不恃才傲物,凭借一手好画,生活无忧,即使隐姓埋名,也没有落魄不安。
像王冕这样内心通透,清楚自己的喜好,并按自己的想法悠然过完一生的人,真的很少。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茫茫然一生,在追逐中过着别人眼中的好生活。
知乎热榜上曾有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每天自律、认真学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小时候,父母告诉我们:要好好读书。然后考上大学,毕业之后找份好的工作……
于是,我们拼命的读书,拼命的工作,拼命的想得到别人的认可,但最后却发现,自己其实并没有那么快乐。
终其原因,还是因为我们对自己认知不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吧?
杨绛先生在100岁感言中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人的一生,追求名利也好,追求物质也好,过世外桃源隐居生活也好,终不过寻求的是内心的平衡,只要自己觉得快乐、幸福、知足,无惧他人的眼光,活成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自己,便是最大的成功。
作者简介:最美人间烟火气,喜欢旅行、读书、美食的理工女,坚持原创,希望用文字治愈自己、温暖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