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成化十七年,北京城里出了个人生赢家,翰林院修撰王华。王华是浙江余姚人,成化十七年拿下殿试状元郎,自从进入仕途,稳步高升。当然,他最大的成功就是有个宝贝儿子,震撼东南亚百年的圣贤大儒:王守仁!
王守仁(1472~1529),明代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军事家,心学唯心主义集大成者。字伯安,因曾筑室于会嵇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
王阳明弘治十二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在龙场驿丞任职期间,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他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在这段时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候,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王阳明和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王阳明的学说思想王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
王守仁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看完文章,你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一起留言讨论!
关注史海钩沉阅古今了解更多内容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草书“圣经”:王羲之《十七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