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年过四十的时候,已经成为名动天下的书法大家。他所有的可以成为书法的字迹都备受世人珍爱,甚至还有传说他写的对联都没办法正常贴出去,因为贴上就会被人揭走(其实,那个时候还没有对联。),对联的事儿可能是传说,但是他写给别人的书信,他抄写的文章,他拟定的文稿,他起草的奏章,甚至平常留给别人的便条都成为时人收藏的书法珍品。
问题来了,王羲之一辈子下来,写下了多少书法作品呢?
我们查查记录:
清代王澍《淳化秘阁法帖考正》里记录,南朝刘宋明帝泰始内府有数字:王羲之的书迹有十多帙一百二十多卷一千多纸。
《晋书.王羲之传》附的有个《传论》里又记,梁武帝时期,因为下功夫到民间去搜集王羲之书迹,记录有七千多纸。
到了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记,最高记录,藏有王羲之书迹三千余纸,这也是唐太宗李世民下旨到民间去收集的原因。
这是有记录的最高的三次,我们分析一下这三次记录:梁武帝时的七千多,应当包括了南朝刘宋明帝时的大部分收藏,也就是说,在梁武帝时的七千多纸是之前最高记录,但到了梁元帝,江陵陷落,梁元帝下旨把这七千多纸王羲之书法全部焚毁,北周将领于谨在战火中“捃拾遗逸”,捡回来了一部分,这极少的一部分在隋炀帝南巡时,又“大半沦弃”,留在东都洛阳的收归唐内府,估计是非常少的一部分,但是到了唐代最高记录时,有三千余纸的原因,是在前面七千余纸或毁或弃的情况下又从民间收藏里一点一点收集来的,这个可以从《兰亭序》的收集故事里见到一斑,李世民朝对王羲之的书法搜集,达到了历史最高点,统计下来,前面七千多,大部分丢了,后面又收集来三千多。合计起来,总共王羲之的作品累计在万余纸左右。
肯定还有民间的没有被内府收集过来的王羲之书法,合计起来,超过一万纸是肯定的。但是,这其中又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内府收集民间书法时,有一部分谋利之徒,造假骗取钱财,这一正一负,合计下来,王羲之一生所写的书迹,当在一万以内。
一万书迹,而传到现今,竟然一纸真迹也找不到,真是悲剧。
即便从唐朝算起,还有三千余纸,到北宋宣和内府,已经只有二百四十三帖。到了金兵破汴梁的“靖康之难”,宋高宗赵构年间,他曾叹道:“余自渡江,无复锺、王真迹”,也就是说,到了南宋,皇家内府已经没有王羲之的真迹。至今天为止,留传下来的王羲之书法,不是临本,就是摹本,再也找不到一纸真迹了。
呜呼,战争,对文化是强力的摧残。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