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西厢记》,一般人大都会想到王实甫。
现代的人能够记得他,完全是他创作的元代戏曲。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这一部《西厢记》。
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张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仕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该剧在元明清时代就受到热烈追捧,历代文人墨客对此尤为青睐,现传明清刻本不下百种,誉为古典剧作之冠。
在中国国内,《西厢记》不仅在戏曲的舞台上几百年来大放光彩,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在跨度88年间的历史之中,差不多被7次改编成影视剧作,影响了现代的4到5代人(还不算元明清)。
(1)1927年,由侯曜执导,古代艺术形象张生和崔莺莺,他们第一次出现在荧屏上;
(2)1940年,由张石川导演、范烟桥编剧,著名演员周璇主演了另一版本的《西厢记》;
(3)1961年,香港赵一山导演,拍摄出了越剧戏曲片《西厢记》;
(4)1965年,香港邵氏兄弟出品电影《西厢记》,岳枫导演,凌波、李菁、方盈主演;
(5)1994年,马加奇导演,执导6集剧集版《西厢记》;
(6)2006年,苏舟导演执导3集电视剧《西厢记》;
(7)2013年,路奇导演执导了30集电视剧《西厢记》。
可以看出,现代的中国人是非常喜欢《西厢记》了。
王实甫的《西厢记》,在现代世人记忆之中算是扎了根的。
这位王实甫,名德信,元大都(今北京市)人,祖籍河北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
元朝的年代是1206-1368年,王实甫生卒约1260-1336年,属于地道元代人。
那么,问题来了: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不是他独创的呢?
简单的回答:是,也不是!
是,说的是他写的那一部是他创作的;不是,说的西厢记不只他写了。
那么说来,在历史上,还有什么人写过《西厢记》么?
简单的回答:是的!
这部书在历史上还被称:董解元西厢记。
有人干脆就称《董西厢》!
这是啥情况呢?
这部《西厢记》的作者,他姓董,但名字并不叫“解元”。按照金元时期的习惯,“解元”是当时人对读书人的一个普遍的敬称,就像现代人称某位看上去有文化的人称一声某老师一样的意思,当然也像清末称某位读书人某秀才的意思一样。
那他叫什么名字呢?
近人卢前《饮虹曲题跋》引《玉茗堂钞本董西厢》清代柳村居士跋说:“董解元,名朗”。
是不是叫“董朗”,似乎没有得到学术界更多人认可。
虽然董解元的名字不详,生平事迹不详,只是说他可能在金朝做过官(明代朱权《太和正音谱》说他“仕于金”,清代毛奇龄《西河词话》称他是“金章宗学士”)。后世研究者从作品《董西厢》研究出他的性情特征:“为人狂放不羁,蔑视礼教”;说他“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熟悉唐代传奇、宋代词和民间诸宫调。平日在狂歌醉舞之余,‘诗魔多,爱选(撰)多情曲’”。于是,推测董解元是做过金朝官员,后来落魄江湖的。
这一部《董西厢》,跟王实甫的《西厢记》一样,在内容上也是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在思想和主题上,同样是歌颂青年男女要求婚姻自由进行的斗争,同样蕴含着强烈的反封建意识。在艺术上,董解元成功地塑造了有着复杂联系而又互相对立的剧中的两个方面的人物形象,对他们从外貌到内心都作了刻画。从作者主观上具有明显的倾向性。这两组对立人物,正面人物是勇于追求爱情的张生、温柔美丽但不屈从于命运的莺莺,还有红娘、法聪、白马将军等,反面人物是崔夫人、郑衙内、孙飞虎等等。
这一部西厢记文本,上世纪六十年代曾经出版过,后来有过多次重印。
书名:董解元西厢记
校注:凌景埏
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版年::1962年1月版 1986年1月第四次印刷
页数::170页
定价::1.2元(当时的书籍真便宜,才1元2角)
装帧: 平装 竖排本
统一书号: 10019-1651
王实甫是地道的元朝人。在元朝之前,中国的历史是:
宋(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9)
辽(907-1125)
金(1115-1234)
之后,才是元朝(1206-1368)的接续。
这一位董解元(可能叫董朗),大约是生存在宋、辽、金时代,在元朝之前。
虽然生卒年月不清楚,但知道他是一名金人,至少是在金朝中做过官。
还有一点是确切的,他早于王实甫,这从他创作的西厢记可以证明。
这么说来,王实甫应该算是抄袭了董解元?
故事相同,人物相同,情节相近,按照某些糊涂脑袋,肯定算是抄袭了?!
虽然如此,历史上并没有人认为王实甫抄袭了董解元。
历史故事、历史文章,是可以反复使用同一个历史题材而不构成所谓“侵权”!
在董解元之前,大约是在宋代,就已经有了更早的西厢记戏曲。
那么,在宋之前的唐代,有没有西厢记呢?
或者说,换个问法:西厢记的故事,从哪个朝代开始流传的?
简单回答两个字:唐代。
自从唐朝的一名诗人,最早讲述了张生和莺莺故事,古代文人墨客就爱死了这个故事!
这名讲故事的唐朝诗人就是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
在唐朝的贞元二十年(804年)九月,秋天的一天,元稹的友人李绅(字公垂),寄宿在靖安里第,元稹与其夜谈,讲了一个传奇故事,让李绅暗暗称奇,“遂为《莺莺歌》以传之。”元稹将这个故事编撰了个篇目名《传奇》,载于《异闻集》。后收入《太平广记》488卷,收录时改作《莺莺传》;又因传中有赋《会真诗》的内容,俗亦称《会真记》。篇末记载了此文的来龙去脉。
这一篇《莺莺传》成为了唐代传奇小说,由元稹编撰。
内容讲述的是贫寒书生张生对没落贵族女子崔莺莺始乱终弃的悲剧故事。
故事最基本元素有了,相当于投入中国文化土壤之中种子,后世等待它的成长……
唐之后是五代十国(907-923年)。
接下来的历史就是宋、辽、金,然后是元代。
《西厢记》从唐代起源于传奇,到后来发展为戏曲、传奇戏曲,其过程是:
0、元稹《莺莺传》(唐代传奇小说)
1、《张珙西厢记》。宋元南戏中,已有《张珙西厢记》(张珙是张生最早名字)
2、《董西厢》。董解元(金)《西厢记诸宫调》(简称《董西厢》)
3、《北西厢》、《西厢记》。王实甫(元)《崔莺莺待月西厢记》(通称《北西厢》、《西厢记》)
4、传奇戏曲《西厢记》(一部)。李景云(明代前期,一说系元代人)作传奇戏曲《崔莺莺西厢记》。
5、传奇戏曲《西厢记》(二部)。最晚在明嘉靖初年,海盐人崔时佩将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改编为传奇。明代另一位作《西厢记》传奇的陆采认为,李氏此作“取实甫之语,翻为南曲,而措词命意之妙几失之矣”,且“悉以己意自创,不袭北剧一语”。(《陆天池西厢记序》)
6、《南西厢》、《西厢记》。李日华(明),将《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改编成南曲《西厢记》,成为长达38折的大型剧作《西厢记》,明朝嘉靖时已行于世。《南西厢》的出现,使脍炙人口的西厢故事仍能长期活跃于昆剧舞台,崔时佩、李日华的主要功绩在于此。后世曲坛流传的《南西厢》,多为李本而非陆本。
《西厢记》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西厢记》在清代以后以昆曲、京剧等各种地方戏的形式长期演出,对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到了近现代,这样的影响继续保持和扩大。我们不仅自己喜欢,还让它走向了世界,《西厢记》因为具有浓烈的反封建礼教色彩,所以近现代的国外社会也很愿意接受,长期受到广泛的追捧,《西厢记》已经被翻译成拉丁文、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日文等,影响遍及全球。
正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邀撰稿人:悬疑大师/文(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