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
《大暑》
作者/宋英杰 节选自《二十四节气志》
每年7月23日前后进入大暑节气,“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时期。
大暑三候:
大暑,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rù(闷热)]暑,三候大雨时行。
腐草为萤,草木腐败之后化为萤火虫,这当然是古人的误解,但也折射出古人的生命运化观。“轻罗小扇扑流萤”,谓为“烛宵”的萤火虫,是大暑时节的形象代言物。
土润溽暑,是指热烘烘的湿气盛行。热,由干热的“烧炽”到湿热的“蒸郁”。古人说:“(农历)六月徂(cú)暑。”所谓暑,是因溽而暑。“大暑到,树气冒”,大暑,能够称其为大,湿气蒸腾的闷热,是其最重要的特征。又湿又闷,感觉是脏气弥漫,所以这种湿热,也被称为“龌龊热”。
冯骥才先生曾经这样写道:
女人的孩提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的童年往事大多在夏天。
快乐童年,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熬。唯有在艰难人生里,才体会苦夏滋味。
快乐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
苦夏不是无尽头的暑热折磨,而是顶着烈日的坚忍本身。
人生的力量全是对手给的,强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
——摘自冯骥才《言说苦夏》
“大暑至,万物荣华。”
大暑,正值伏天。所谓伏,是指阴气隐伏。但对于字形的解读是:人从犬。人像犬一样匍伏着,在阴凉处躲避热浪。这时候,“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倒是一句特别贴心的关爱。
对于气温,担心太热,更担心不热;对于降水,担心太过,更担心错过。真的是亦盼亦患。
《管子》有云:“大暑至,万物荣华。”季风气候背景下,我们所说的“靠天吃饭”,实际上还是靠夏天吃饭。有万物之荣华,才可能有万民之富足。
“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但古人也深知,“(农历)六月宜热,于田有益也”。谚语说:
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六月盖夹被,田里不生米。
大暑不暑,五谷不起。
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大暑炎热好丰年。
人在屋里热得燥,稻在田里哈哈笑。
大暑,我们苦夏,它们乐夏。既然我们以五谷为养,它们笑哈哈,我们苦哈哈便也值得了。
南方 “(农历)六月有水,谓之贼水,言不当有也”,“三伏中,稿稻天气,最要晴”。但夏秋之交,人们又格外期盼雨水,“夏末一阵雨,赛过万斛珠”,“夏末秋初一剂雨,赛过唐朝一囤珠,言及时雨,绝胜无价宝也”。可见,农耕社会的天气价值观,往往以作物的好恶为好恶。对于人体而言的舒适度,反而很少被顾及,很少被提及。
大暑之所以被称为“大暑”,不仅在于气温,更在于湿气蒸腾的闷热,“大暑前后,衣衫湿透”。
宋英杰:大暑节气,为何如此命名?
大暑 · 新知
◎ 大暑时节有多热?
常言道“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大暑节气就处于三伏天中的中伏阶段,是一年之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许多地区的气温达35℃以上,40℃的酷热也屡见不鲜。一年中最热的时间就要到了,你准备好了吗?
大暑 · 诗意
《大暑》
[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乙未六月大暑》
[宋]方回
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
在我须无欲,于斯患不能。
又应当闵雨,谁识始藏冰。
人力回元造,生生实所凭。
《销暑》
[唐]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五首其一)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夏日山中》
[唐]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图/视觉中国
大暑,
夏季最后一个节气。
这个夏天,
你还有哪些未实现的心愿?
来源:央视新闻
- 上一篇:‘‘老子归隐’’
- 下一篇:天机·云之众电商平台上线暨天堂项目发布会在郑州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