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西湖——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湖——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1-04 18:57:28
阅读:

西湖——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湖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并被世人赋予“人间天堂”的美誉。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写道:“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西湖拥有三面云山,一水抱城的自然风光,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山水秀色,点缀杭州. 西湖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

玉皇飞云

在西湖南面有座道教名山,因曾供奉过玉皇大帝,名叫玉皇山。玉皇山凌空突兀,衬以蓝 天白云,更显得山姿雄峻巍峨。每当风起云涌之时,伫立山巅登云阁上,耳畔但闻习习风声,时有云雾扑面而来,飞渡而去。湖山空阔,江天浩潮,“玉皇飞云”即从此意境而来。

西湖——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湖——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吴山天风

位于西湖东南面的吴山,为清初“钱塘十八景”之“吴山大观”所在,是西湖景胜唯一在城中的景区,也是杭州历史文化最荟萃的地方之一。吴山是西湖南山延伸进入城区的尾部,春秋时期,这里是吴国的南界,由头形成西南—东北走向的弧形丘冈,总称吴山。关于命名“吴”的来历是在春秋争霸时,越败,即以此山为界,其北为吴疆,故名。由此,杭州在史上又称南吴,与苏州(东吴)、湖州(西吴)合称“三吴”。吴山俗称城隍山,因钱镠定都杭州时,在山上建了规模宏大的都城隍庙而名。按广义,吴山是紫阳、云居、瑞石、伍公、金地、清平、宝莲、七宝、石佛、宝月、清平、骆驼、峨眉等十几座小山的总称,其中以紫阳、云居两山最高,但也均及百米左右。

西湖——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湖——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阮墩环碧

在西湖外湖中,位于湖心亭西,阮公墩为湖中三岛之一。清嘉庆五年(1800年),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时以所挖葑泥堆叠成岛,俗称“阮滩”。岛南北长34米,东西宽33米,面积0.57公顷,因地势低平,土质松软,180余年间岛上无建筑,杂树荒草丛生,成为候鸟栖息地。民国23年(1934年),杭州市童子军理事会曾一度辟为童子军营地。1952—1958年间疏浚西湖时,岛四周加添乱石护岸,面积稍有拓宽。1977年,岛四周驳墈,再次扩大面积并加填客土。1981年,又在岛上添客土1000余吨,开始建“环碧小筑”。“环碧小筑”建筑,采取竹结构茅舍形式,以轻型钢骨作屋架,利用盘根错节的表土层,无需打椿,建筑体量适中,给人以轻巧、简捷、淡雅、朴素之感。全岛布局:岛中心为一片林间空地,偏西北由厅堂、曲廊、矮篱、柴门组成院落。东南岸边为船埠,东北部岸边置一用杉树皮结顶、棕榈作柱的圆亭,取名“忆芸”(是纪念阮元的意思)。堂名“云水居”,堂内挂有“胜地重新在红藕花中绿杨荫里;清游自昔看长天一色朗月当空”一联,为阮元所作。小小岛屿漂浮于粼粼碧波之上,遮掩在花木丛中,犹如碧玉盘中一颗晶莹翡翠。“阮墩环碧”景名由此而来。整个环境,远山近水,开阔明朗,清逸幽静。阮墩环碧庭园设计获1985年国家城乡建设部优秀设计二等奖;浙江省优秀设计一等奖。1982年建成,开放初期辟作湖上第一处垂钓区,游人可登岛品茗、垂钓。1984年起,岛上举办“环碧庄”仿古旅游,在西湖夜游活动中颇受欢迎。

西湖——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湖——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满陇桂雨

南高峰与白鹤峰夹峙下的自然村落中,是一条山谷。满觉陇沿途山道边,植有七千多株桂花,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品种。每当金秋季节,珠英琼树,百花争艳,香飘数里,沁人肺腑。如逢露水重,往往随风洒落,密如雨珠,人行桂树丛中,沐“雨”披香,别有一番意趣,故被称为“满陇桂雨”。

西湖——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湖——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龙井问茶

位于西湖西南的风篁岭山。五代此地建有龙井寺。相传龙井与海相通,因海中有龙,故名。且龙井之水,亦十分奇特,搅动时,水面会出现一条分水线,仿佛游丝摆动,然后慢慢消失。龙井不仅有名泉、名景,还有名茶。龙井茶为我国的十大名茶之一,有“色绿、香郁、形美、味甘”四大特色,为茶中极品。 龙井品茗在北宋已成风气,元明间,人多以游龙井品茗为乐。清代,龙井茶列为贡品,声誉益隆。清乾隆皇帝曾到此采茶种茶,老龙井还留有“十八棵御茶”遗迹。 以“茶”为主题的品茗清幽之处,在西湖西面的凤篁岭上。本名龙泓,又名龙湫,以泉名井。相传三国东吴赤乌年间已发现。泉水出自山岩中,四时不绝,水味甘洌,取小棍轻轻搅拨井水,水面呈现一根蠕动的分水线,颇具风趣。 龙井之西的龙井村,环山产茶,名西湖龙井茶,因具有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而著称于世。元代虞集咏茶诗有“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

西湖——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湖——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九溪烟树

位于杭州西湖之西的烟霞岭西南。干流平面呈‘丫’形,源头有两个,一是龙井狮子峰,二是翁家山的杨梅岭,自北往南曲折7公里,经徐村流入钱塘江。溪水在途中汇合了青湾、宏法、方家、百丈、唐家、佛石、云栖、渚头、小康等九个溪流,所以称九溪。穿越青山翠谷的路上,还汇集无数山涧(水之未入溪号皆曰涧)细流。为便于记忆,取数十八,总称九溪十八涧,简称九溪。九溪早在南宋时就已闻名。晚清学者俞樾对九溪最为喜爱,他在《春在堂随笔》中写道:“西湖之胜,不在湖而在山。白乐天谓冷泉一亭,最余杭而甲灵隐,而余则谓九溪十八涧,乃西湖最胜处,尤在冷泉之上也。”他还写诗赞叹九溪绝景:“九溪十八涧,山中最胜处。昔久闻其名,今始穷其趣。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咚咚叮叮泉,高高下下树。”正如他所描绘的,九溪景区中遍野都是绿树、野草、杂花、竹木,异常幽静,青山秀丽而灵性。晴天时青翠连绵,阴雨时烟气缭绕,景色柔魅。

西湖——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湖——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黄龙吐翠

位于西湖北山栖霞岭北麓。 相传宋淳祐年间,江西黄龙山和尚来此建寺,忽一日黄龙随之飞来震地,山岩一处裂开似龙嘴,清泉从中喷涌,故称“黄龙洞”。此处翠竹茂密,株株吐翠,因名“黄龙吐翠”。

在苔藤常绿的陡壁上,雕有一黄龙头,泻水入池,傍刻“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黄龙洞在宋、元、明、清时是佛教胜地,清末改为道观。黄龙洞现存之格局及主要建筑、山石、水池、均系民国十一年(1922)广东道教会徒众出资修葺。是年,黄龙洞住持卢小嘉还俗,将洞产转售于广东道教会。

西湖——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湖——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虎跑梦泉

  民间流传美丽神话,明宋濂在《虎跑泉铭》序中写道:“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性空大师来游慈山,乐其灵气盘郁,栖禅其中。寻以无水,将他之。忽神人跪而告曰:自师之来,我等缴惠者甚大,奈何弃去?南岳童子旋当遣二虎来移,师无忧也。翌日,果见二虎跑山出泉,甘冽醇厚,纯净无菌。誉为:“天下第三泉”。

  “龙井茶叶虎跑水”,素称“西湖双绝”。在此观泉、听泉、品泉、试泉,其乐无穷。虎跑经全面改造,恢复了济公塔院、罗汉堂,并塑造栩栩如生的“梦虎”和济公传说浮雕。宋苏东坡赞虎跑泉诗中,留有“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尊自在尝”的佳句。

  虎跑泉为杭州名泉之一,水质纯净,甘冽醇厚。用虎跑水泡龙井茶,清香溢口,沁人心脾,被誉为西湖双绝。郭沫若曾赋诗赞道:“虎去泉犹在,客来茶甚甘”。虎跑泉水有较大的分子密度和表面张力,在盛满水的杯子中轻轻放入硬币,硬币能浮在水面而不沉。即使水面高出杯口达三毫米,水也不外溢。

  虎跑泉附近景点有滴翠轩、叠翠轩、罗汉堂、钟楼、碑室、济公殿、济公塔、虎跑梦泉塑像、弘一法师(李叔同)之塔等众多景点,供游人观赏。

西湖——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湖——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宝石流霞

作为宝石流霞的宝石山的得名是因为不是因为现在的一堆灯饰,而是因为紫褐色的山岩,而山上的保俶塔,已经是杭城的标志之一。这些是上周五晚游兴大发的表现,还是不大会用D90,只能调白平衡等一些简单参数,慢慢摸索吧。不过我确实觉得照片蛮符合我的想法了,尽管还是差那么一些,因为我对取景框取景完全还不熟练。其中第一张照片,已经被我做成公司的电脑桌面,似乎是我告别了桥本丽香那张我觉得最经典的桌面吧。另外想说明的是,贴图缩小后的样子完全不如原始大小的图片好看,有兴趣的可以点击察看原始图片,也都是原始大小,为了美观,我从不在照片上加水印,理由,正如我Blog介绍而言。再感慨一下:单反还真就是单反,卡片机完全没有可比性,质感手感十足,快门声音听着无比的爽,而且这些照片我基本没有用Photoshop处理过,科技,真的是科技的力量。

西湖——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湖——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云栖竹径

相传古时候从山上飘来的五彩祥云常常栖留山坞,故名“云栖”。走进云栖,一条长长的小道蜿蜒纵深,两旁茂密的修竹节节向上,石径幽窄,翠竹成荫,泉水叮咚,溪流淙淙,将人们包围在竹海绿波之中。漫步在竹的世界里,仰头不见日光,若即若离,别有情趣。西湖自古多竹景,云栖竹径,堪称西湖竹景之冠。有一位超凡脱俗的长者是云栖最忠实的粉丝,他就是淡泊宁静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

西湖——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湖——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相关推荐

  • 西湖——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望湖楼下水如天,西湖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并被世人赋予“人间天堂”的美誉。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写道:“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