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是王维的“竹”;“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这是孟浩然的“竹”,他们的竹子清幽,柔美,空灵,一点烟火气都不带,显得那样孤高而又透着身份感。
郑板桥,对联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不管是文人雅士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十分喜爱对联。而清代时期,对联文化非常繁荣,涌现出来了众多对联大家。比如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他就非常擅长写对联,所写的对联字也好,文采也好,墨宝堪比千金,让人拍案叫绝。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对联的读书人。
郑板桥诗,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晚年曾在一幅《竹石图》中题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笔夜间思。他认为竹子坚强:不管风吹雨打还是严寒烈日,都是身板挺直,青青郁郁;竹子“虚心”:不论山野巨竹还是房前青枝,。
郑板桥画,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的诗,大家应该都知道这是清朝郑板桥的诗,但如果说这是郑燮写的,估计许多人都不会读燮[xiè]这个字。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因得罪豪门而罢官,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枝叶扶疏,竹怀古致,有高格,文人心头之爱。文人爱竹,白居易云竹似贤,因其本固、性直、心空、节贞,故常以竹比君子。今人用竹是为循古,见之则思善建不拔者,思中立不倚者,思应虚受者,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所以苏轼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