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筝金粟柱,文|烟雨客唐朝以道教作为国教,神仙之术也为时人所追慕。唐代诗人李端,在青年时期就醉心神仙之术,他在《书志赠畅当》一诗中说:“少喜神仙术,未去已蹉跎。
鸣筝金粟柱,听筝唐代:李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他二十四岁为大将,时人称其为“周郎”。这两句正面写出了弹者藏巧于拙,背面又暗示了听者以假当真,而这种巧与拙、假与真,又在那无言的一顾之中获得了奇妙的统一。
鸣筝金粟柱,唐·李端《听筝》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
鸣筝金粟柱,唐·李端《听筝》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
鸣筝金粟柱,唐代宗大历五年中进士,官至杭州司马,后辞官归隐,长期生活在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才华卓越。
鸣筝金粟柱,文|烟雨客唐朝以道教作为国教,神仙之术也为时人所追慕。唐代诗人李端,在青年时期就醉心神仙之术,他在《书志赠畅当》一诗中说:“少喜神仙术,未去已蹉跎。
鸣筝金粟柱,听筝唐代:李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他二十四岁为大将,时人称其为“周郎”。这两句正面写出了弹者藏巧于拙,背面又暗示了听者以假当真,而这种巧与拙、假与真,又在那无言的一顾之中获得了奇妙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