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四,让照片讲述故事,让历史照亮现实。让今天看清方向!!(1): 在1410年前的今天,0605年4月14日 (农历三月廿一),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公元605年4月14日(隋大业元年三月二十一日)隋炀帝“命尚书右丞皇甫议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
关于毛泽东,本文摘自:《党的文献》2012年第4期,作者:石仲泉,原题:《漳州战役是毛泽东、周恩来双星定位的历史起点》1932年毛泽东亲临指挥的漳州战役,在不少党史著述中并没有作为一段重要历史来叙述,因为它就是打了一场胜仗,并没有凸显出多么重要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主席的著名诗篇《七律·长征》,既道出了长征路上,千千万万红军战士面对的艰难险阻,亦表明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奋勇向前的高尚品格。
支提山,在远离市区50公里之外,坐落于海拔800米的支提山之上,有个神秘而寂静的村落。可殊不知,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里曾是胜利的号角,抛洒过无数的热血,这就是闽东革命根据地之一——霍童镇桃花溪村。
支提山,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成立地点——宁德县支提寺。(闽东革命纪念馆供图)宁德网消息 (周晓京 习贵/整理)在蕉城区霍童支提山千年古刹华藏寺前的小山丘上,屹立着一方“中国工农纪念碑”,这座青石纪念碑高235厘米、宽74.
红军长征,我们都知道,红军长征指的是1934~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传统意义上认为,长征的队伍包括红1方面军、红2方面军、红4方面军及红军第25军。
红军长征,我们在中学语文课文中学过毛主席的《七律·长征》诗词,《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红军长征,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前,低头细看、认真察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并肯定地说,这个路线图是准确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外的广场上聚拢了许多当地群众,大家热烈鼓掌、高声欢呼,纷纷向总书记问好。
重上井冈山,井冈山对于中国革命来说意义非常深远。而它对于毛泽东和林彪来说,意义更是不同寻常。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支中国工农红军队伍,建立了第一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红色根据地,井冈山时期奠定了毛泽东作为红色政权的组织者和红军领导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