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高司谏书,一、庄子与惠施这二位都是有名文人、哲学家、学派代表,可以说是见面必掐的典型,二人的互相辩难已经成为历史常见典故。当年惠施听到传言庄子要来取代自己成为国相心中打鼓,于是庄子就写文说自己乃非梧桐不栖的凤凰,看不上在泥地里找老鼠的鸱枭。至于之后濠梁之辩、无用大树之辩就更是出名。
与高司谏书,欧阳修这幅《致元珍学士》尺牍曾一度被定为元人陈修所书,但从用笔方式、构字特点等各个方面看。这一尺牍同陈修的字似无共同之处。
欧阳修的作品,创作背景:《与高司谏书》作于景祐三年(1036年)。当时主张改革政治的范仲淹因批评弊政,与宰相吕夷简发生冲突。范仲淹由此被贬饶州知州。这时候,身为谏官的高若讷,面对范仲淹被贬的错误处置,非但不谏,反而落井下石。作者对此非分不满,于是写下这封信给高若讷。
欧阳修,创作背景:这篇文章作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作者时年三十岁,因作《与高司谏书》而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市)令。欧阳修对当时当政人物“不肯自忧,又禁他人使皆不得忧”的作派表示强烈的不满,于是写下了这篇散文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欧阳修,导语:在古代,有不少的人才一心求仕,希望能够在官场上大展一番宏图,实现自己伟大的抱负。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优秀的人才都在官场之中被那些污浊的泥沙给掩埋了。虽然在官场上他们始终郁郁不得志,但他们却在文坛上大放异彩,收获了诸多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