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雁去无留意,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李白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闺怨》唐.沈如筠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归雁》唐.钱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恨到归时方始休,《长相思·折花枝》明俞彦折花枝,恨花枝,准拟花开人共卮,开时人去时。译文:折下美丽的花枝,不觉又怨恨起花技,原来打算花开时我们一起赏花共饮,谁知花开后情人一去不返不见踪影。
衡阳雁去,湘江在这里与耒水、蒸水汇合,孕育了瑰丽的“雁城文化”。自南北朝文学家庾信第一个叫出“衡阳雁”之名。吟诵“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始,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对这片热土的追随与向往从未停歇。
纳兰性德简介,酒泉子·谢却荼蘼朝代:清 代 ‖ 作者:纳兰性德︾原文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译文在那一片月明如水的夜里,白色的茶蘼花凋谢了。篆香已经燃尽,可是我却还没有睡着,早起的乌鸦已经开始啼叫,又是一夜不成眠。
中国古诗文,明明是共度一生一世的两个人,命运却偏偏安排他们两地相隔,不能在一起。蓝桥相遇并不是难事,难的是即使有不死的灵药,也不能像嫦娥那样飞入月宫与她相会。
鸿雁于飞,问题:古有鸿雁传书的典故,鸿雁真能为诗人传达思乡之情吗?前言在古诗词中常常见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估计大家随口就能说出几个: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困依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秦观)大雁真得能和信鸽一样,替人传信吗?
花自飘零,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词牌名,又名“一枝花”“腊前梅”“腊梅香”“腊梅春”“玉簟秋”“醉中”等。
为赋新词强说愁,今天,我们来解读几首清照的代表词作,看看千古第一才女,是否浪得虚名。她含羞跑开,却因为好奇,倚靠门回头看看这位客人的模样,刚好有一把青梅在前打起掩护,于是少女便装作是在嗅着淡淡的青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