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筝金粟柱,听筝唐代:李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他二十四岁为大将,时人称其为“周郎”。这两句正面写出了弹者藏巧于拙,背面又暗示了听者以假当真,而这种巧与拙、假与真,又在那无言的一顾之中获得了奇妙的统一。
鸣筝金粟柱,自古以来,情诗是男女之间传达爱意的一种工具。双方为了表达爱意和思念之苦,把自己的深深地爱意埋藏在短短的诗歌之中。古人常常用诗歌表达自己内心情感,从古到今,文人墨客依靠这种方法得到的姻缘可不在少数。汉朝的司马相如,给爱慕之人卓文君写了一首《凤求凰》,凭借一首情诗赢得了卓文君的心。
鸣筝金粟柱,唐代宗年间,汾阳王郭子仪之子,升平公主的驸马郭暧喜欢结交文人,经常在驸马府中摆下宴席,邀请一些文人雅士来做客。
鸣筝金粟柱,唐代科举实际上是考试与荐举相结合,荐举人的作用很大。举子在考试前,先要向权贵显要“投刺”、“行卷”等,请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