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黄帝内经》精选条文120条

《黄帝内经》精选条文120条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1-03 16:06:03
阅读:
《黄帝内经》精选条文120条

导读:《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十三、平人气象论

52. 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

53. 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

54. 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涩曰痹。

55. 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

56. 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57. 脉盛滑坚者,曰病在外;脉小实而坚者,病在内。

58. 脉小弱以涩,谓之久病;脉滑浮而疾者,谓之新病。

59. 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脉反四时及不间脏,曰难已。

60.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所谓脉不得胃气者,肝不弦、肾不石也。

《黄帝内经》精选条文120条

十四、玉机真藏论

61. 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故五脏各以其时,自为而至于手太阴也。故邪气胜者,精气衰也。故病甚者,胃气不能与之俱至于手太阴,故真脏之气独见,独见者病胜脏也,故曰死。帝曰:善。

62. 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

63. 形气相得,谓之可治;色泽以浮,谓之易已;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命曰易治,取之以时。形气相失,谓之难治;色夭不泽,谓之难已;脉实以坚,谓之益甚;脉逆四时,为不可治。必察四难,而明告之。

十五、三部九候论

64. 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65. 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脉,视其经络浮沉,以上下逆从循之。

《黄帝内经》精选条文120条

十六、经脉别论

66.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十七、藏气法时论

67.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68. 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

十八、宣明五气

69.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为五入。

70. 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

71. 五脏所恶:心恶热,肺恶燥,肝恶风,脾恶湿,肾恶寒,是谓五恶。

72. 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

73. 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

74. 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谓五主。

75. 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黄帝内经》精选条文120条

十九、血气形志论

76. 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足阴阳也。手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心主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手之阴阳也。

二十、宝命全形论

77. 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

二十一、八正神明论

78. 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

二十二、离合真邪论

79. 邪之新客来也,未有定处,推之则前,引之则止,逢而泻之,其病立已。

二十三、通评虚实论

80.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二十四、太阴阳明论

81. 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入五脏则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

二十五、阳明脉解

82. 阳明主肉,其脉血气盛,邪客之则热,热甚则恶火。

二十六、热论

83. 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骨,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

《黄帝内经》精选条文120条

二十七、评热病论

84.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

二十八、逆调论

85. 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

86. 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肾者水脏,主津液,主卧与喘也。

二十九、咳论

87.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88. 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

89. 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

三十、举痛论

90. 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91. 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三十一、风论

92. 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其寒也则衰食饮,其热也则消肌肉,故使人怢[dié]栗而不能食,名曰寒热。[dié]

三十二、痹论

93.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94. 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着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

95. 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96. 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故具此五者则不痛也。

《黄帝内经》精选条文120条

三十三、痿论

97. 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

98. 如夫子言可矣,《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岐伯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

三十四、厥论

99. 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100. 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胜则足下热也。

101. 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者何也?岐伯曰:阴气起于五指之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胜则从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

三十五、调经论

102. 神有余有不足,气有余有不足,血有余有不足,形有余有不足,志有余有不足,凡此十者,其气不等也。

103. 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

104. 气有余则喘咳上气,不足则息利少气。

105. 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106. 形有余则腹胀泾溲不利,不足则四肢不用。

107. 志有余则腹胀飧泄,不足则厥。

《黄帝内经》精选条文120条

三十六、五运行大论

108. 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

109. 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侮反受邪,侮而受邪,寡于畏也。

三十七、六微旨大论

110. 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帝曰:何也?岐伯曰: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

111. 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三十八、气交变大论

112. 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此之谓也。

三十九、五常政大论

113. 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故各有制,各有胜,各有生,各有成。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同异,不足以言生化,此之谓也。

《黄帝内经》精选条文120条

四十、至真要大论

114. 治寒以热,治热以寒,气相得者逆之,不相得者从之。

115.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116.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

117. 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

118.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

119. 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120. 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汗之下之,寒热温凉,衰之以属,随其攸利,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

插播一则广告,为弘扬祖国医学,刘医生成本价出售 黄帝内经+本草纲目,2本书一起19.9元,并且包邮!目前有1000套,作为炎黄子孙,我认为大家有必要学点相关知识,价格还不到一包烟钱,送书上门!购书链接如下:

https://haohuo.snssdk.com/views/product/item2.html?id=3319384564064976987&tt_project_id=6&origin_type=604


我是中医老刘,专注中医科普

记得点赞、转发、关注!

健康问题可评论留言,尽量解答!

相关推荐

  • 《黄帝内经》精选条文120条

    皇帝内经,《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