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座积淀厚重的城市也可以见证一场伟大的变革。地处关中平原东部的渭南华阴市,矗立着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华山。改革开放40年来,这座拥有2000多年建制史的千古名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书写出了新的华山传奇。曾经的“患河”正在变成城市里的“风景线”,曾经贫穷的山村现在已是富裕的“明星村”,曾经写满辛酸的脸庞如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40年来,一次次思想解放,一代代接力前行。历届华阴市(原华阴县)党委和政府班子团结带领华阴儿女,艰苦奋斗,砥砺奋进,用勤劳和智慧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务实求变,务实求新,务实求进。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节点上,华阴市正在新时代追赶超越的征程中逐浪前行。以新面貌迎接新挑战,用新业绩开创新局面,华阴市正在实干中谱写着建设国际山水生态文化旅游名市的崭新篇章。行千里安澜平波慰苍生
华阴市在柳叶河开展的2018年防汛演练现场
提起华阴,人们就会想起巍峨挺立的西岳华山。殊不知,这座“生长”在华山怀抱里的古老城邑,也是名副其实的关中水乡。华阴市总面积817平方公里,有黄河、渭河、洛河在这里交汇,还有以方山河、葱峪河、罗敷河、柳叶河、长涧河、白龙涧为主的20多条南山支流和二华夹槽干沟。山环水绕的华阴,就像一颗瑰丽的翡翠镶嵌在秦东大地上。然而就在40年前,这些大大小小的支流却是华阴人记忆中的一抹暗色。由于南高北仰中间夹槽的地形地势,再加之从未得到过系统有效的治理,华阴曾一度有雨必有汛,有汛必有灾。“那时候,华阴是南有洪水,中有积水,北有倒灌,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回想起当年严峻的防汛形势,已退休在家含饴弄孙的华阴市水利局原局长杨孟刚仍然记忆犹新。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滚滚春潮,华阴迎来了水利建设的春天。“历任党委政府都很重视华阴的水利建设工作,他们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张蓝图干到底,治好了‘患河’,扭转了华阴防汛工作的被动局面。”如今,看到华阴的水系已经安澜,杨孟刚显得格外高兴。从低起点到高标准,从简单设置分洪区到打造水利风景名胜区,华阴水利建设面貌的显著变化,是改革开放的缩影和写照。现在,华阴市已经实现了“常遇洪水不决堤、倒灌洪水不出险、超标洪水有对策”的目标。特别是2016年6月以来,按照陕西省和渭南市的部署要求,华阴市抢抓加快建设关中水系的历史机遇,科学编制了《华阴市水系综合治理规划》,先后疏浚河道54公里,新建驳岸108公里,新改建堤顶道路197公里,建设桥梁6座,新建7座蓄水湖、9座景观湖。进入新时代,华阴市的水利建设正在铺展新画卷。眼下,正是长涧河的枯水期。在长涧河“一河两岸”项目建设工地,工人们正在抓紧安装景观喷泉设施。华阴市水利局局长陈风波告诉记者:“目前,长涧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核心区里的建筑主体都已建设完成。6月,宝莲湖已经蓄水,滨河大道北延段主车道已具备通车条件。”今年,华阴市还完成了方山河右岸加固、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华山峪上段河道治理、白龙涧仙峪水毁修复等工程,完成投资5680万元;中小河流罗敷河敷水镇上段、二华排洪干沟瓮峪河入柳叶河口至五方管区段堤防治理、支流入渭口综合治理等工程通过省水利厅评审;实施建设罗敷湖水利风景区、渭河低风速风电场40兆瓦工程、杜峪河综合治理等16个项目。紧扣时代脉搏,着力建设打基础、利长远的重点项目,华阴水利建设40年来的变迁,是华阴经济综合实力持续提升的清晰例证,折射出的是始终不变的为民情怀。2017年,华阴全市生产总值达85亿元,同比增长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1.5亿元,同比增长22.7%;3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0.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7.6%。清心温泉等4个项目建成运营,包括“一河两岸”项目在内,华山医疗养生中心等多个项目初具规模,310国道一级公路改扩建、古柏行(南段)景观恢复等项目进展顺利;48个招商项目到位资金61.8亿元,策划亿元以上项目86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安澜平波慰苍生的华阴实践,是改革开放的时代协奏曲,也是新时代追赶超越的新乐章。
扬劲帆活力迸发如泉涌
华山镇槐芽村脱贫攻坚电视问政现场
在陈军营的记忆里,40年前的华山村,曾是一个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小山村。虽然紧挨着华山,但因为地少坡陡,种粮常常“十年九不收”。因为生活拮据,那时候,村里人只能干些别人看不上的累活、粗活、脏活,靠打零工勉强糊口度日。“当时生活困难,和现在比,简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现在,已是华山镇华山村党支部书记的陈军营感慨地说。改革开放扬起了经济建设的风帆,沉睡的西岳华山“苏醒”了。1982年,国务院决定,将华山景区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华山村的变化,也从那时悄然开始。因为拥有紧邻华山的地缘优势,一些头脑灵活的村民开始摆地摊,为游客提供食宿和商贸服务。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华山旅游持续升温,华山村群众的思想观念也逐渐解放。渐渐地,地摊变成了小卖部,小卖部又变成了小超市。而小吃摊则变成了小饭店,小饭店又变成了集吃、住、行于一体的连锁酒店。从杂乱无章到规范有序,从小打小闹到规模经营,改革开放40年,党组织旺盛的生命力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始终引领着华山村。“我们村全体党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只要能让群众富起来,有多少苦大家都愿意吃。”陈军营说。现在,华山村已经是华阴市数一数二的“小康村”,全村429户中,有近200户经营宾馆、民宿,户均年纯收入超过15万元。华山村也多次被上级评为“平安村”“文明村”“生态村”“清洁乡村”。改革开放赋予了华山村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现在,如泉水般涌动的生机与活力,正在通过扎实有效的基层党建工作传导至华阴的每个镇(村、街道)。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一场消除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战已在华阴市全面打响。今年,华阴市将完成13个贫困村摘帽、2900名贫困群众退出,实现整体脱贫。为此,华阴市大力发展脱贫产业,用好扶贫政策,整合扶贫资金,完善利益联动机制,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福惠家园和迪家社区已经入住投用,教育帮扶、医疗资助等政策全面兜牢了社会保障底线。同时,华阴市还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并重,不断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党建领航,跨越发展。今天的华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二三产业活力迸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0年撤县设市以来,华阴全市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华阴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2017年,华阴全市的生产总值较1979年增长259倍。与此同时,华阴市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三大产业结构的比重从1990年的18:64:18调整为2017年的7:38:55,第三产业比重逐年提升,产业结构更趋优化,生产效益进一步提高。今年6月2日,华阴市荣获2017年度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第一名。改革开放40年来,华阴现代农业发展迅猛,先后建成1个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7个优质水果生产基地、12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工业结构日趋优化,2017年华阴市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家,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到32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5109万元,工业总产值1100406万元,比1979年增长近818倍。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旅游景点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华阴市先后荣获“中国最具特色旅游休闲度假城市”“中国最美山水生态旅游城市”称号。
笑开颜奋斗不息同筑梦
移民搬迁安置点福惠家园全貌
今年43岁的杨志红是商洛市洛南县人。年幼时,他随父亲杨江绪从华山的南面翻越秦岭来到华阴,一住就是30多年。1998年,23岁的杨志红从父亲手中接过了扁担,成了一名往返于华山与华阴城区的挑山工。20年过去了,靠着实打实的奋斗,杨志红在华阴娶妻生子,牢牢地扎下根来。今年初冬的一个下午,当记者在南洞村口问起杨志红多年来的感受时,他笑着打开了话匣子。“刚做挑夫的时候,正赶上在华山修建五云峰饭店。那时一天一趟,一趟才几十元。”杨志红回忆道。他记得,当时每天天不亮就得从玉泉院出发进山,经华山峪、十八盘、毛女洞,过回心石、千石幢、百尺崖,翻老君犁沟到北峰,再爬上苍龙岭到五云峰,进山加上出山就要整整一天。“现在好了,每天坐索道上下山,主要在北峰和西峰之间往返。”杨志红说。在记者的采访本上,杨志红标出了现在华山挑山工的路线图。从西峰出发,经炼丹炉、南天门、东峰到金锁关、五云峰是一条路线。从北峰出发,到北峰饭店、聚仙台、五云峰、金锁关,则是另外一条路线。“一天一条路线最多能跑5个来回,收入也比过去翻了几番。”杨志红说。靠着当挑山工的收入,杨志红养育了两个孩子。儿子在华阴市区的一家饭店工作,女儿还在上小学。他说:“挑山工的活儿虽然艰苦,但只要踏踏实实地干,还是能过上好日子的。”改革开放40年来,在华阴工作生活的人们和杨志红的感受是相同的——幸福的生活已经从遥不可及的梦想变成真真切切的现实。凭借着不懈奋斗和务实进取,40年来,华阴儿女一路风雨兼程,一路澎湃前行。今天的华阴,最漂亮的是学校,服务最好的是医院,增收幅度最大的是农民,公共设施配套最完善的是社区、农村。2017年,华阴市10大类70项民生工程完成投资19.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9万元,同比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656元,同比增长9%。在基础教育方面,城区学位增容工程加快建设,学前教育中心如期开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与此同时,华阴市还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2017年,华阴市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727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9万人次。老年公寓建成使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目前,华阴市的廉租房、公租房已经实现并轨管理,入住率达100%。2017年,华阴市共发放城乡低保金1826万元、医疗补贴9888万元,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华阴市正在追赶超越中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华阴市实施了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开工建设中心城区的2所小学、2所幼儿园,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步调整了6大类18个群体的社保待遇,对城乡医疗保险进行全面整合,城乡居民保障差距进一步缩小。千帆竞发,百舸争流。2017年,华阴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一举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中考高考成绩稳居渭南第一方阵。在这点点滴滴的成绩背后,都能听到华阴儿女奋斗不息的脚步声,都能看见华阴群众的一张张笑脸。改革开放天地宽,渭水华岳绽新颜。迈进新时代,在省委和渭南市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支持下,华阴市正在新起点上追赶超越,砥砺奋进,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郑栋 通讯员 石超奇 实习生 孙高菊)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