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与时变而不化,从物而不移,能正能静,然后能定。定心在中,耳目聪明。 ——《管子·内业》
【释义】圣人顺应时势而不随波逐流,顺从客观世界的变迁而不随便动摇,能端正能安静,然后才能够坚定。有一个坚定的心在里面,就可以耳聪目明。可见,有坚定的信念方能成为强者。
道往者其人莫来,道来者其人莫往。 ——《管子·形势》
【释义】失道者,人民不肯来投奔;得道者,人民不肯离去。一个有德行的君王自然能让他的国民很安逸地生活在他的国土上,并且不离不弃。高尚的品格是世界上最强的动力之一。高尚的品格体现了人性的最高形态,展示了人类最优秀的一面。虽说才华总是博得人们的赞佩,但品格则必定会赢得人们的尊敬。前者更多的是智力的产物,而后者则是心灵的果实。天才卓绝者以智力立足于社会,品格高尚者以良知卓冠于群伦。前者赢得赞美,后者被人追随。
功无大乎进贤。 ——《吕氏春秋·不苟论》
【释义】没有比举荐贤人功劳再大的了。不要嫉妒他人的贤能,随喜举荐也是一种功德。当发现自己嫉妒别人时,应靠自己的努力赶上对手,发展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反省引起嫉妒的东西,想开些,保持乐观大度的心态。
言室满室,言堂满堂,是谓圣王。 ——《管子·牧民》
【释义】在室内讲话,要使全室的人都知道;在堂上讲话,要使满堂的人都知道,这样开诚布公,才称得上圣明的君主。做人要正直,做事要正派。堂堂正正,公公正正,才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基。人正不怕影斜,脚正不怕鞋歪,身正心安魂梦稳。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心底无私天地宽,表里如一襟怀广。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就会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敬。
绝迹易,无行地难。 ——《庄子·人间世》
【释义】不走路容易,走路不踏地却是很难的。这是千古不易的至理名言。这里主要取其引申意义: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此句话用以劝诫那些为非作歹者金盆洗手,不要继续以前的罪恶了,滑得越远,罪孽越深重,负别人越多,将来越会被社会所憎恶。
百言百当,不如择趋而审行也。 ——《淮南子·人间训》
【释义】意思是说百句话都说对了,也不如选择一件可行的事情去审慎地实践。这句话告诉我们应注重实践,少说多做。眼过千遍,勿如手过一遍,比喻见多不如亲身体验。蜡烛不点不亮,菩萨不塑不像,比喻要注重实践,只有动手才能办成事情。
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道德经》
【释义】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去的。古人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只有把小事做细,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道德经》
【释义】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如果在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还能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世界之所以少伟人,多平凡人,不是平凡的人无能,多是由于平凡的人不能“慎始而敬终”。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黄帝阴符经》
【释义】人性资质有高低,为人之性宜静不宜现,聪在外现必招其祸。明在内伏藏者福性有之。刀剑本来是有锋刃的,若再求锋锐,使用时就最易受损。若一个人故弄玄虚,卖弄自己才华,咄咄逼人,最易遭人忌讳,必有祸事。
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 ——《淮南子·主术训》
【释义】考虑问题要谨慎小心,但志向要远大;思想要灵活.但行为要方正;才能要多,但不要大小事都做。 工作勤奋却没有取得成就的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这是因为他们在工作中常犯一个错误,那就是分不清主次轻重。决定什么事情重要,并确保自己拥有集中精力做好这些事情的能力,是高效率工作的基本条件。歌德说过:“最重要的事情,可千万别被那些最不重要的事情随意摆布,永远不要。”
明主不用其智,而任圣人之智;不用其力,而任众人之力。故以圣人之智思虑者,无不知也; 以众人之力起事者,无不成也。能自去而因天下之智力起,则身边而福多。 ——《管子·形势解》
【释义】明主不用自己的智慧,而依靠圣人的智慧;不用自己的力量,而依靠众人的力量。 所以,用圣人的智慧思考问题,就没有不了解的事情;用众人的力量举办事业,就没有不成功的事业。能做到个人放手而依靠天下人的智慧与力量推动国事,那就自身安逸而多得其福了。
执一而应万,握要而治详,谓之术。 ——《淮南子·人间训》
【释义】掌握一个根本思想而应付成千上万的事情,把握大的要领从而使具体事务都得到治理,这就是正确的领导方法。世上所有的问题都有解决之道,这个解决之道就是抓住问题的关键。有些事看起来很难解决,是因为我们被问题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了,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只要抓住关键的问题,就可以事半功倍。
事之难易,不在大小,务在知时。 ——《吕氏春秋·孝行览·首时》
【释义】事情的困难和容易,不在于事情的大小,而在于一定要把握好时机。莎士比亚说:“聪明的人善于抓住机遇,更聪明的人善于创造机遇。”无论是过去、现在或是将来,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天才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既善于抓住机遇,又善于创造机遇的人。
利不可两,忠不可兼。不去小利,则大利不得;不去小忠,则大忠不至。故小利,大利之残也;小忠,大忠之贼也。圣人去小取大。 ——吕不韦《吕氏春秋·慎大览第三》
【释义】利益不可能兼得,忠诚也是。不放弃小的利益,则大的利益就得不到;不放弃对个别人的忠诚,则对国家的忠诚也会做不到。所以说,小利益是大利益的阻碍,对个别人的忠诚是对国家忠诚的阻碍。所以,圣人丢弃小的,选择大的。其实这句话从广义上说,就是个人应服从组织,小处应服从大局。人类改造世界、创造世界离不开集体、离不开社会。“一个人即使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子?”但集体的力量、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却是巨大的、不可抵抗的。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必须要将渺小的个人融入集体的、群众的汪洋大海中去。
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 ——《庄子·山木》 【释义】与野兽共处,而不惊动兽群;与飞鸟共栖,而不惊动鸟群。入乡随俗是一句老话,最早见于《礼记·曲礼上》,那里明确提出了要“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到一个新的国家要了解那里有什么禁令,以免触犯;到一个新的地方要打听一下有什么风俗习惯,以便适应;即使到别人家里也要问问有什么忌讳,免得闹出不愉快。这真是调节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办法。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道德经》
【释义】一件事情做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功成、名遂”是要进入非常道范畴,“身退”是指从非常道范畴退回到常道范畴。一个人成功的时候要懂得反思,不要一味前进,而是要后退,停下来想一想、歇一歇。只有停下来,后退几步,才能走得更远。
慎于小者不惧于大,戒于近者不讳于远。 ——《摄养枕中方》
【释义】这几句话是道家养生之道,是药王孙思邈《摄养枕中方》里面的经典名句。意思是:谨小慎微注意细节才能成大事,不会铸成大错;严于律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才不会在以后追悔莫及。《淮南子·人间训》中讲:“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就是要用谨慎的态度对待细小的问题,以防造成较大的灾祸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