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1045—1105),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书法家。字鲁直,因游安徽潜山并爱其幽胜而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人。他少小即纵览群书,博学多闻。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曾任国史编修官等。早年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的诗以杜甫为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句法特殊精于锤炼,结构严谨富于音乐美,风格奇险深刻魄力雄阔,被推为江西诗派的创始人及领袖,对宋诗的发展影响深远,并与苏轼齐名,是矗立于北宋诗坛的两座高峰,世称“苏黄”。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宋·黄庭坚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
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酒船鱼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是一首怀人诗,是诗人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春天,解去叶县(今河南叶县)县尉职务时写的。诗中描写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劝友人也辞官归里与己同游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因得不到赏识而欲归湖山的心情。这首诗章法严谨清晰,结构既富于变化又完美自然。
《登快阁》
宋·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登快阁》是一首登临诗,是诗人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任吉州太和县(今江西太和)知县时所写的。诗中描写了诗人于黄昏时分登临快阁游览四处眺望时的所见所感,表现了诗人当时欢快爽悦和孤独无聊的矛盾心情。这首诗构思奇妙,气势豪放,是诗人最优秀的名作,清人姚鼐说它“能移太白歌行于律诗”,后世的诗评家们也常举出这首诗来代表诗人诗歌的主要风格。
《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翰墨场中老伏波》
宋·黄庭坚
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呈病维摩。
近人积水无鸥鹭,惟见归牛浮鼻过。
《翰墨场中老伏波》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是诗人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秋初,由于权奸章下台,遂从四种戎州的贬所被朝廷召回,准备任吏部员外郎,途经江陵(今湖北江陵),因患病辞谢不赴,病愈后听候新的任命期间,经常漫步荆江亭时所写的组诗《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中的第一首。诗中描写了诗人留滞边远地区时的萧条寂寞的生活,抒发了诗人一生中屡遭挫折的感慨和为国效力的意愿与决心。这首诗写景如画,景中含情,并成功地运用典故,语言精练,含义丰富。
《寄黄几复》
宋·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寄黄几复》是一首怀友诗,是诗人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春,在德州德平镇监镇任上,为怀念自己少年时代的朋友、当时远任广州四会县令的黄几复而写的一首著名诗作。诗中描写了两人昔日的友情和诗人今日的怀想,赞扬了黄几复的清贫好学和干练有为,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重和对老友的深切怀念。这首诗用典娴熟,内蕴丰富,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同时具有一股兀傲纵横、奇崛特立之气,常为后人所称道。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春归何处》是一首惜春词。词中通过问春与寻春的描写,反映了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表现了词人喜爱春光、留恋春天以及珍爱美好事物并执著追求的精神。这首词风格清奇,语言轻巧,词味隽永,并运用曲笔,写得新颖跌宕,饶有变化,是词人词作中最为人传诵的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