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黄庭坚传世草书墨迹考辨——兼论草书分期及风格特征

黄庭坚传世草书墨迹考辨——兼论草书分期及风格特征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1-20 05:41:34
阅读:

黄庭坚传世草书墨迹考辨

兼论草书分期及风格特征

文/田旭中

黄庭坚传世草书墨迹考辨——兼论草书分期及风格特征

黄庭坚作为北宋"四大家",其在草书领域上的成就明显盖过其他蔡、苏、米。这一点毋庸置疑。《宋史本传》明确指出"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1] 而黄庭坚对自已的草书成就也相当自负,自称唐以后得草法者唯张旭、怀素和他本人。[2]历史表明,山谷是草书史上少有的几个创新意识强烈且风格十分独特的书法大家之一,其草法空前绝后。学习研究黄山谷的草书,最可靠的是依据其墨迹。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黄庭坚流传至今的草书墨迹相当有限。迄今比较可信的草书墨迹主要有七件。据黄庭坚研究著名学者水赉佑先生《作品考释》[3],这7件传世作品依创作时间先后分别为:

一、《花气诗帖》、该帖书于元祐二年(l087)。纸本。草书凡5行、28字、30、7cmx43、2cm、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二、《老杜浣花溪图引草书卷》约书于元祐三年(1088)。纸本。草书。38行,210字,35、5cmx39、1cm。故宮博物院藏。

三、《廉颇蔺相如传草书卷》约书于绍圣二年(1095)。纸本,大草书,凡205行,1170字。32、5cmx1822cm。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四、《杜甫贺兰钴诗帖》约书于绍圣二年(1095)。纸本,草书。凡9行,44字。34、7cmx69、6cm。故宮博物院藏,。

五、《诸上座草书卷》约书于元符三年(1100),纸本,草书,语录一则,凡92行,747字。33cmx729、5cm。故宫博物院藏。

六、《李白忆旧遊诗草书卷》约书于祟宁三年(1104)。纸本。草书,存52行、346字。37cmx39、5cm。日本京都藤井齊成会有邻馆藏。

七、《刘禹锡竹枝词草书卷》约书于晚年。绢本。草书。诗9首,凡40行,283字(其中破损残缺难辨者37字)。30cmx182cm。宁波天一阁博物馆藏。

以上7件墨迹皆无纪年,其中2件有行书跋尾。国内学者大都依据书风演变和行书跋文风格推测其创作年代。水赉佑先生将《花气诗帖》载明为元祐二年(1087)书写外,其余6件创作时间均冠以"约"。这7件作品的时间跨度为18年,也就是黄庭坚从43岁至61岁之间的全部草书。

目前为止,国内各种专业书籍及介绍文章基本上都依据水赉佑先生的观点加以表述。如《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等。

下面,笔者综合掌握的各种材料对这七件作品的创作年代逐一进行考辨、同时对黄庭坚草书分期及风格特征作一论述。

黄庭坚传世草书墨迹考辨——兼论草书分期及风格特征

1、《花气诗帖》是迄今所见黄庭坚最草书墨迹。这年他43岁。事实上在这之前,他学习草书至少已快20个年头。山谷何时正式学习草书,水赉佑文章交待不详,只是云其17岁左右学书。其时山谷随舅父李公择游学淮南,开始正式学书。据陈志平先生考证,山谷约在治平五年(1068)始学草书,其时24岁。[4]当时,他的草书取法主要是右军、张旭。"少时草圣学钟王,意气欲齐韦与张。"[5]而草书的实际指导老师为周越。因为周越在当时颇有名气,学者翕然宗尚。包括当时的蔡襄、米芾都向其求教。不过,山谷后来对周越草书很不滿意了。他在56岁时说,"予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6]

元祐初,山谷草书从体势上看,还偏于小草一路。他虽在元祐二年二月接触到怀素小草《千字文》,对怀素草书有所认识,但并不深刻。也就是说草法基本类似周越。而《花气诗帖》正体现了周越草书"笔劲"和"沉着"的特点。山谷在这幅作品中专注于每个单字的法度完备,以及用笔的干净利索,而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显然缺乏后来成熟期所具有的空间布白意识和揖让有致的禅意。整幅作品虽然点画精到,而整体显得平淡无奇。

山谷早期草书与晚期草书之最大区别,在于字中有无笔趣。这个笔趣不关乎法度而关乎学养与审美情趣。山谷在书论中非常强调这一点。如他后来在自评元祐间字时说:"盖用笔不知禽纵,故字中无笔耳。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非深解宗趣,岂易言哉!"[7]

其实,对于山谷元祐初的草书,当时名家如王巩(定国)、苏轼、钱穆父(勰)总体评价并不高,认为其病在"俗"。元祐三年,当他在蜀中石扬休家中见到怀素《自叙》真迹后,眼界大开。[8]黄庭坚开始对此期书法的"俗"病进行了认真反省,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钱穆父、苏子瞻皆病予草书多俗笔,盖予少时学周膳部书,初不自寤,以故久不作草。数年来,犹觉湔祓尘埃气未尽,故不欲为人书。[9]

由于山谷对自己草书"俗"病有了切肤之痛,故一方面不再轻易为人作草书,另一方面转而刻苦学习张旭、怀素。所以山谷在以后七八年间基本不为人写草书。这是山谷早期草书作品稀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黄庭坚对自己元祐期间草书总体评价是"差可观,然用笔亦不知起倒","用笔不知禽纵,故字中无笔耳"。[10]可见山谷在这一阶段的草书基本是为法所缚,远未进入化境。

黄庭坚传世草书墨迹考辨——兼论草书分期及风格特征

2、《老杜浣花溪图引草书卷》水赉佑先生根据此帖山谷自书歌词,将此残卷确定为山谷元祐三年(1088)所书,其时山谷在祕书省兼史局,年44岁。

在现存所有山谷草书墨迹中,这件作品明显具有一种探索性痕迹。它既没有《花气诗帖》的用笔精审,也缺乏《诸上座帖》的老到曲折,而在很多地方类似《寄贺兰钴诗》,如字与字的连带牵映。此残帖中多次出现两字连或三字连。此外,用笔明显放缓,注意线条节奏变化,其收放的对比度已经明现拉开,但整体线条松沓,笔力不够,沉着有余,痛快不足。章法上虽巳出现一些错落,具有《诸上座》的某些特征。但从通篇看把握不到位。

此卷巳明显看出山谷在努力探索和用心解决字中有笔的问题。而在他看来,这是摆脱草书俗气的关键之所在。徐邦达先生认为"此卷书法老颓,恐非那时所写。""是山谷晚年所书,多骨而少肉。"[11]应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

然而,无论是从用笔特点和整个草法精神都不象山谷最成熟期作品。最大可能性是在元符三年前后(1098),也即他在54岁前后所写。此外,至于线条松沓乏力,极可能是山谷采用极柔鸡毫书写所致。山谷在题跋中曾多次提到用廉价鸡毫书写作品。[12]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一时期,山谷在已经在思想上认识到学周越没有出路,欲辟新径一时又找不到更好方法。因为那时他还没有看到怀素真迹。(山谷是元符三年见到怀素《自叙》真迹的)。由于其眼界没有真正拓出来,他只能凭借对张旭草书的认识和他的理解进行创作。

因此,这件草书残卷的书写时间应当在《杜甫寄贺兰山锆诗》之后,《诸上座帖》之前,为山谷中期草书向晚期草书转換的过渡性作品。

黄庭坚传世草书墨迹考辨——兼论草书分期及风格特征

3、《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不仅是黄庭坚一生中创作的最长的草书作品,也是宋人手卷中最长巨制。从草书创作风格和用笔特点看,应当放在《花气诗帖》之后,而并非是水赉佑所说的《老杜浣花溪图引草书卷》之后。(与《廉》风格相类的还有《杜甫贺兰钻诗卷》)。水赉佑认为《廉》为山谷初次贬官时因心情颇不平静故有此作。并据此推断称约作于绍圣二年(1005)。假如这一推断是恰当的,这一年山谷年51岁。距书《花气诗帖》时隔7年。

然而,由于这两件墨迹均无年款,那么,水赉佑所断书于1005年这个时间也就比较可疑。

今观《廉颇蔺相如传》,整卷作品点画干净,线条硬朗,直线条过多,某些字用笔飘浮,结体松散,而《寄贺兰钴诗》则相对成熟多了,用笔以直为曲,结字更加自由灵活,章法平中见奇。这两件作品显然不会是同一年所书。《廉颇相如列传》应当还在《寄贺兰钴诗》之前若干年。。

事实上,对于《廉颇蔺相如列传》早己有学者提出质疑,认为非山谷所书。曹大民先生曾经从六个方面(文字错谬,草法失误,笔势乖谬,用笔线质特点迴异黄书,用笔轻佻浮滑、结体低俗丑陋、印章疑伪、钤印位置和排列诡异反常)举例论证,提出质疑。[13]然而《黄庭坚书法全集》主编黄君则坚称,《廉颇蔺相如列》为黄山谷本人所书。

曹宝麟先生在撰《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时,亦认为《廉颇蔺相如列传》为山谷所书,只是认为该卷"圆转太多,与怀素的面目过分接近",并认为"并不是黄氏最成功的作品"。曹宝麟还将是卷列为黄庭坚草书创作最晚一件。[14]

笔者最近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亲睹了这件黄庭坚草书巨制,发现这个长卷尽管总体艺术水准不低,从笔法、字法、章法、墨法上看,的确存在不少疑点。例如最主要的是"走之"写法,《廉颇蔺相如列传》出现有14处,除了57页的"遇"字走之笔意最接近黄书外,其余各处都不太相似。特别是当几个走之连续出现时,都大同小异,极少变化。而他在《杜甫贺兰钴诗帖》中,涉及到走之写法的4个字,"随"、"边"、"蓬"、"迴"都极尽变化之能事,而且非常生动自然,没有《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生硬呆板之象。至于该卷中出现的一些字,线条飘浮轻佻,也是经不起认真推敲的。

特别蹊巧的是,这个大作品居然在山谷所有题跋中见不到一点信息。即使同时代其他书家题跋中也沒有任何影子。按理说,山谷在创作完成这件大作品时必然会留蛛丝马迹。所有这些都存在疑点。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山谷草书从俗向雅转型之间的过渡性作品,存在一些瑕疵也属正常。水赉佑先生也明确说是早期草书的佐证。但笔者认为,这件作品写得好不好是一回事,是不是山谷所书则是另一回事。因为这件大作品对山谷太重要了,如果抽掉,将会使山谷草书成就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对其真伪认定必须持十分郑重态度。笔者主张在沒有足够证据证明其伪作时,姑且存疑。书史上这类事例并不鲜见。如王義之《大道帖》、王献之《中秋帖》,尽管有人提出为米芾所临写,但是并不妨碍我们对它的艺术认定。[15]

不管怎么说,《廉颇蔺相如列传》决非山谷晚年成熟期作品,也不能算作早期草书,如果它确为山谷所书,其最晚应当在绍元年至绍圣二年之间。也就是山谷51岁上下,属于山谷中期草书的代表,因此卷已多次出现两字或三字连属,而此前草书则多为独草。笔法劲利,线条多直,,没有晚期草书线条的曲折多变,章法方面也还没有晚期草书的大开大合,摇曳多姿。[16]

黄庭坚传世草书墨迹考辨——兼论草书分期及风格特征

4、《杜甫寄贺兰钴诗》水赉佑先生认为此帖与《廉颇蔺相如列传》系同年所书,这不大能够站住脚。因为无论从笔意还是章法特点看,此帖不可能在绍圣二年,只可能在这后面若干年。笔者认为最有可能是元符元年(1098)年之后,因为这是山谷迁戎州时过涪陵,见到"长年荡桨,群丁拔棹"而大悟笔法,故该书用笔随意曲折,有意到笔不到之妙。[17]试看该帖"震荡中"及"万里日"等字群,其用笔上的涩势和沉郁之力明显可见,而在直线条过多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几乎是看不到的。此作实际上己标志着山谷草书由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各种信息表明,山谷在54岁前后真正悟出了草书之道。诚如他在《书自作草后》所说:"绍圣甲戌在黄龙山中忽得草书三昧。觉前所作太露芒角。"[18]应该说,《杜甫寄贺兰山钴诗》的创作,标志着山谷草书已经隐其芒角,潜气内藏,吐纳心胸,自此进入一个新境界。

黄庭坚传世草书墨迹考辨——兼论草书分期及风格特征

5、《诸上座位帖》这是山谷草书成熟期代表作,在山谷草书艺术上占据最重要的地位。水赉佑先生将此帖断为山谷于元符三年(1100)所书。是年山谷56岁。

在这件作品中,山谷表现了他卓越的艺术思想,不仅破天荒地首次以楷法作草书,而且创造了一种罕见的空间布局法,通过点、线、面的结合,从"行布"中求"韵",从聚散开合中求"趣",其出发点与归宿都是为了抖擞俗气。他在草书中将引带变实,并创造性的拓展了草书点的意义,不仅以点代线,以点生势,而且以点增趣。如帖中"行者"二字,共有7点,如把"者"第二横也视为斜长点外,这两个字就仅有一个长撇画。此中草法古来无有。在章法上此帖也极有创新,大开大合,纵横颠倒,摇曳多姿。姜夔在《续书谱、草书》中一方面批评山谷坏了古法,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认"草法自山谷又是一变"。

而事实上,此帖恰恰是山谷在悟得草书三昧后,自觉抛弃重规叠矩,追求"心不知手,手不知心"[19]的一次重大实践成果。在审美上,山谷这种写法与他作诗的以俗为雅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山谷对自己追求的草书堍界是滿意的。自称,"龙蛇入笔","学书四十年,今夕所谓鳌山悟道书也。"[20]

黄庭坚传世草书墨迹考辨——兼论草书分期及风格特征

6、《李白忆旧游诗》崇宁元年(1102)以后,山谷已进入暮年。他在饱经人生忧患、阅尽人世沧桑之后,心境更加冲淡。后以这一时期的草书可谓达到"散僧入圣"的艺术至境。《李白忆旧游》便是此期经典之作。这件作品不仅发展了《诸上座帖》的风格,而且在某些方面又有了新的深化。其突出之点是"绳缠带绕,乱石铺街",在沉著与痛快的结合上较诸他帖更胜一筹。

水赉佑先生将此帖断为祟宁三年(1104),山谷年届60岁。

7《刘禹锡竹枝词》(图略)这件作品从整体风格上与《李白忆旧游诗》相类。水赉佑先生据此将其列为晚期作品,而王玉池先生认为此帖有柔婉特点,故将其作为早期作品。笔者认为,此帖兼具《诸上座帖》的谨严和《李白忆旧游》的柔婉,恍惚出神,超然高举,达到了"不烦绳削而自合"的境界,正好是山谷在人生与艺术两个层面上由绚烂归于平淡的最生动写照,也是阅尽人世沧桑后的心境超脱。山谷借禅宗的"木人之喻"概括了草入进入至境后的体验:

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币缘,如蚊蚋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如木人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又萧然矣。[22]

山谷草书多写于纸上,唯这件写于绫绢。至于这件作品究竟创作于何时?因无年款,我们只能作推断。这件作品距《李白忆旧游》在时间上应该比较接近。如《李白忆旧游》为60岁所写,这件作品大致应在61岁,也就是山谷老人辞世前最后一件草书精品。另外,此件作品后所附行书风格与山谷60岁时所书《范滂传》相类,故亦可以佐证其创作时间在60岁上下。

现在,我们可以根据以上考辨,对黄庭坚传世墨迹的先后顺序作以下认定:

1、《花气诗帖》书于元祐二年(1087),山谷时年43岁。

2、《廉颇蔺相如列传》,约书于绍圣二年(1095),山谷时年51岁。

3、《杜甫寄贺兰山钴诗帖》,约书于绍圣四年(1097),山谷时年53岁。

4、《老杜浣花溪图引草书卷》,约书于元符元年(1098),山谷时年54岁。

5、《诸上座帖》,约书于元符三年(1100),山谷时年56岁。

6、《李白忆旧游诗》,约书于祟宁二年(1103),山谷多年60岁。

7、《刘禹锡竹枝词》,约书于崇宁四年(1104),山谷时61岁。

这样,我们就能够较清晰地寻觅到黄庭坚草书创作的轨迹。其总的演进方向是从草书不自觉阶段向自觉阶段,进而再向自由阶段发展。具体讲,是由字字独立的精到小草向气象峥嵘的连笔大草发展,由用笔坚实干净向用笔讲究变化和趣味发展,由注重单字结构的美观向注重字群结构的整体美观发展,由关注线条的时间关系向关注点画的空间构成关系发展,由刻意安排向合于自然发展,由造险求变向冲淡自由发展,由追摹古人向独抒心性发展。

如果我们对山谷草书进行分期,可以大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早期是青年至元祐未,即23岁学草书至49岁。这一时期特点是在周越指导下学草书,专注于规矩,其创作处于一种非自觉阶段,线条单调,结字规范,章法平淡,个性语言不突出,个性化风格不明显。

中期是元祐未到元符二年,即50岁至55岁,这一时期的特点是通过自我反省升华对草书的认识,进入草书创作的自觉阶段。具体表现在创作中注入了个人的情感变化,其草书中已有较明显的笔趣,草书线条开始具有一种"透脱""活脱"的特色。

第三个时期是元符三年至祟宁四年,即56岁至61岁。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形成鲜明的草书个性化语言特征,进入草书创作的自由阶段。具体表现是在用笔的曲直、顺逆、虚实、连断、行留,结字的大小、妍拙、平险、收放,章法的聚散、穿插、颠倒、开阖等方面表现出惊人的操控能力,沉着与痛快兼得,创作进入一种自然随意的化境。山谷自谓"年衰病侵百事不进,唯觉书字倍胜。"[22]

黄庭坚存世的7件草书墨迹正好囊括了他的三个时期。其中每个时期典型的草书风格特征都清楚地表现在他的作品中。如早期有《花气诗帖》,中期有《廉颇蔺相如列传》,晚期则有《诸上座帖》。

黄庭坚的意义在于,他是继"二王",张旭、怀素之后,吸收禅宗佛性论的思想,对草书的空间构成关系作出了全新的诠释。而这种诠释几乎是颠覆性的。[22]如果说"二王"创立了草书规范,张旭、怀素创造了草书运动变化法则,而黄庭坚,则创新了草书空间构成秩序。

水赉佑不愧为当代黄庭坚研究专家,其在《中国书法全集/黄庭坚》所撰《作品考释》,对黄庭坚存世的7件草书墨迹的时间先后顺序基本是成立的。只是在对《老浣花溪图引草书卷》和《寄贺兰钴诗》的创作时间上推测得不够准确。另外,他将《廉颇蔺相如列传》断为"大草",而其他均为"草书"也不够恰当。严格地说现存草书中,除《花气诗帖》小草外,其余6帖均为大草。大草的最基本特征是变字字独立的草体为用笔连属的草体。

最后说明一点,关于《廉颇蔺相如列传》,无论是否为黄山谷所书,这件作品作为一件完整的草书,在艺术上还是相当成功的。第一,它在笔法、字法、章法上都有黄山谷早期草书的诸多特征,同时也有中期草书的笔意连贯、注重笔趣的特征。第二,这件作品历史上诸多书法典籍,如《式古堂书画汇考》《平生壮观》《墨缘汇观》等都先后载录,建国后几乎所有的书法史著作都收录于黄庭坚名下,特別是国内权威的《中国书法全集》和《中国历代墨迹大观》《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俱作为黄庭坚草书代表作,因此要推翻既有定论须相当谨慎。第三,目前国内有学者提出质疑这很正常,真正辨明真伪自有其重大学术意义,这件工作还可以深入。

注释

[1] 《宋史下,文苑六,黄庭坚本传》见《二十五史》第八卷148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2] 《豫章先生遗文》卷十一载,山谷尝云: 学草当得古法,"数百年来,惟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得此法。"转引自水赉佑《黄庭坚书论选注》。见《中国书法全集》黄庭坚卷451页。

[3] 见刘正成主编《中国书法全集/黄庭坚卷》424页所附水赉佑《作品考释》。荣宝斋出版社2001年6月1版(以下同)。

[4] 水赉佑先生认为黄庭坚学书始于17岁。学书和学草书非同一事, 陈志平则考证为始于23岁左右。见陈志平《黄庭坚书学研究》第215页。中华书局,2006年北京第一版。

[5] 黄庭坚《观王熙叔唐本草书歌》。见吴光田《黄庭坚书论全辑注》第50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1版。

[6) 《山谷题跋》卷七《书草老杜诗后与黄文武老》,引自《中国书画全书》第1卷698页。

[7][9]《山谷题跋》卷五《自评元祐间字》。引自《中国书画全书》第1卷689页。

[8] 黄庭坚最早接触怀素《自叙》真迹的时间应在元符三年(1100)。山谷蜀中行止,惟一一次到眉州时间是在其时,山谷自戎舟行省其如于青神,青神属眉州。见陈志平《黄庭坚书学研究》第219页。同上。

[10] 黄庭坚《自评元祐间字》,见吴光田《黄庭坚书论辑注》第16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

[11] 转引自水赉佑《作品考释》,见《中国书法全集》黄庭坚集,424页。

[12] 黄庭坚《跋与张载熙书卷尾》云:"一日饮屠苏,颇有书兴,案上有墨渖而佳笔莫在,因此以三钱鸡毛笔书此卷。"见《山谷题跋》卷五。

[13] 见2013年8月2日《东方早报》曹大民文。

[14] 曹宝麟《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第三节《黄庭坚的书法创造》。江苏教育出版社12009年4月1版。

[15] 雷德侯《米芾与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第183页。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8月1版。

[16] 山谷早期草书与中期草书最明显区别是变字字独立的今草为字形连属的大草。中期与晚期的最大区别是用笔速度放缓,化直为曲,笔致多变,章法由中规中矩变为大开大合。

[17] 《山谷题跋》卷九《跋唐道人编余草稿》。《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卷710页。

[18] 《山谷题跋》卷五《书自作草后》,《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卷689页。

[19] 黄庭坚《论黔州时字》,引自吴光田《黄庭坚书论全辑注》第14页。

[20] [22] 《山谷题跋》卷七《李致尧乞书书卷后》。《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卷699页。

[21] 《山谷题跋》卷八。《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卷711页。

[23] 参见拙作《中国草书艺术史》第五章第五节《黄庭坚的意义》。四川美术出版社2011年11月一版

2016.8.于成都

业务联系电话:15899791715(可加微信)

————中国书法网微信公众平台————

关注热点,传播最及时的书画资讯;

坚守传统,打造专业书画权威平台。

廖伟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邮箱:cmlwf@126.com

往期经典

书画高清资料

名家访谈

经典专题

推荐展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