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他生于明朝末年这个动乱的年代,经历了改朝换代的风云变革,并且亲眼见证了腐朽的明朝与残暴的清军,以及在这个时期痛苦挣扎的百姓。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黄宗羲深刻体会了王朝变革的根源问题,并在传统民本思想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民本管理思想。在黄宗羲的民本管理思想中,他对君主专制进行了严厉谴责,还将封建君主视作“民贼”和“独夫”,认为君主不是天下的主人,只是特殊的人民,君主同样应该为人民服务。
民本思想就是中国历史上的重民传统,它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不过传统的民本思想并没有实际的用处,只有臣子为君王劝谏时会引用,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君主和臣子为了维护统治而提出的一种思想。传统的民本思想就是“民以养君,立君为民”,这里的民指的是国家下层百姓,是被统治阶级,也就是说民本要为君本服务,民本思想只是一种治理百姓的方法。但无论哪个朝代都无法忽视人民的重要性,在平民百姓中蕴含着可以推翻一切的力量,他们是维护国家统治的基础,也是制约皇权的现实力量。
黄宗羲的民本管理思想不同于传统的民本思想,他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这样惊世骇俗的言论。这一点和孟子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十分相似,孟子认为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国家主要是为百姓而设立的。当然黄宗羲之所以能提出这样的思想言论,也与他的经历有关,他效忠的南明小朝廷君主昏庸无能,无法组织力量抗击清军,最后丢掉了大好河山,面对这样的局面,黄宗羲逐步意识到君主专制的危害。
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思想下,百姓和土地都归属于皇帝,这就导致历朝历代的君主虽然张口闭口重民爱民,但实际上却使用高压维护其统治,而且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在皇帝手中,君主专制也就越发严重。
黄宗羲提出的君民共治思想深刻的批判了传统的君本位观念,并重新界定君民关系,提出君民平等,希望通过合理分工以达到共同治理天下的政治管理模式。而且黄宗羲对于腐朽的君主专制极为批判,他认为君主的存在应该是为国民谋福利,可是统治阶级却宣扬皇帝的权力由上天授予,百姓应该无条件服从君主。
君之无道也多矣,民之不乐其生也久矣!
在封建君主专制的体制下,百姓并没有认识到君主专制的危害,即使是百姓不堪重负,在无法生存之际起兵反抗暴政,但也没有逃脱被封建君主统治的命运,无论是推翻了多少个王朝,在君主专制下的百姓还是无法摆脱被压迫和剥削的命运。黄宗羲将君主专制看作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他认为臣子不应该绝对服从君主,这种关系并不合理,他倡导君臣合理分工,以此达到共同治理国家的目的。
这也就是黄宗羲认为的“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应分治之以君群工“。
在黄宗羲看来,只靠着君主一人的智力无法治理好一个国家,君主和臣子之间分工合作,才能发挥出各自的智慧和能力。而且黄宗羲斥责臣子对于君主的愚忠理论,他认为君臣之间不应该是主仆,两者之间也没有绝对服从关系。从国家的层面上来看,君主和臣子并没有高下之分,有的应该是权力的平等分工,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管理国家和服务百姓。君主和臣子之间的差别应该是在名称上,而不是具体的职责。
黄宗羲的民本关系思想已经严重触动了封建王朝的“君为臣纲”思想,在明清时期这种高度集权的封建体制之下,黄宗羲能够提出这样划时代的超前思想十分难得。他所倡导的思想模式,其用意并不只是对过去愚忠思想的批判,最重要的就是将君主和臣子放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分析。
总的来说,黄宗羲的观点认为一切都应该以人民为中心,而不是以君主为主,天下不是君主的天下,而是人民的天下。他否定了明君治国使国家兴旺的观点,国家要兴旺就必须以人民为主,处于这个国家的人民不再忍受饥饿和寒冷的折磨,这样的国家才能发展下去。君主要做的就是为百姓排除万难,以人民为重,而不是计较自己的得失,而且官员的存在也不再是服务君主,而是为人民做贡献。
正如黄宗羲所提出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是不会改变的,但君主却经常更换,君主只是一家之姓的自私产物,他不等同于国家,国家永远只属于人民。
- 上一篇:竹泉村中论竹论事
- 下一篇:3分钟告诉你,传说中的“黄金屋”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