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心胜——你所不知道的长征!

心胜——你所不知道的长征!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10-29 21:45:11
阅读:

心胜——你所不知道的长征

编者按:

由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单位指导,中华网主办,白山安全防卫综合培训学校、北京龙成嘉业文化有限公司、华泷策划管理有限公司、C+基地情境教育机构等单位承办的2017全国国防教育竞技大赛于11月拉开帷幕。本届大赛将以射击类项目做为竞技内容,运用“互联网+”的模式,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让参与者的国防知识和国防技能得到全面展示,致力于推动国防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在活动过程中,主办方邀请专家和有行业影响力的大V解读当下军事热点,讲述人物故事,让传授国防知识变得轻松自在。

本期邀请到辽宁省中共党史学会报告团讲师葛江洋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和重温长征精神。

心胜——你所不知道的长征!

八十多年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一件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长征。

不久前,国防大学的教授金一南先生继完成了《苦难辉煌》《走向辉煌》《浴血荣光》等一系列党史军史专著之后,又写了一本《心胜》,在这本书的封面,就有八个大字:心胜则兴,心败则衰。在开篇中,作者又写到:战胜对手有两次,第一次在内心中。

我们学习和重温长征精神,也要把握“心胜”这条主线,从中更加深刻地理解长征精神,转化为我们强大的精神动力。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长征?关于长征的简单定义是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将自己的武装力量向陕北中央苏区的一次大转移,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

1999年美国时代生活出版公司编辑的《人类1000年》选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个大事件(《人民日报》

2016年10月19日文章《铸就我们民族的精神航道》),中国有三件事入选:

一是火药的发明,评语是“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状态”。我的理解,一是火药的发明使人类的战争由冷兵器发展为热兵器,从而促动了科技的发展。因为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军事或战争常常是一柄双刃剑,它一方面残杀人类,消耗物质,另一方面也引领着科技的发展,战争常常能够迅速地促进科技发明和发展,直到现在都有这样的作用。二是实现了人类登天的梦想,有了火药的发明,人们开始用火药为动力,开始研制了飞机、飞船、航空器,直到现在的运载火箭,人们实现了登天的梦想。

二是成吉思汗远征,评语是“促进了欧亚大陆的文明”。史料记载,成吉思汗以及后来他的孙子率领的蒙古大军铁蹄踏遍欧洲大陆的同时,也为欧洲带去了中国的文明,其中中国的四大发明就有三项是成吉思汗带到欧洲的,另外还让人知道了有一种叫煤的石头能够燃烧,可以用来取暖。

第三就是中国红军的长征,评语是“表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战胜,经过这场胜利,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群进入了和平社会。”

从这里可以看出,美国人对长征的评价,超出了政治立场、意识形态,把长征看作是“一座突破了国度、阶级和政治界线的精神丰碑。”

目前军史研究认定,参加红军长征的有四路部队,即“3+1”说:

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

1934年10月16日从江西于都出发,途经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历时一年的时间。总指挥是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

红二方面军

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当时称红二、六军团),1936年10月与红一方面军在宁夏将台堡会师,历时11个月,转战8个省,行程近二万里,进行大小战斗110多次,攻克城市92座。总指挥是贺龙、任弼时、肖克、关向应。

红四方面军

1935年3月从激战嘉陵江开始,到1936年10月在甘肃与红一、红二方面军会师,历时一年零7

个月,途经4个省,三过纵深近千里的水草地,行程近万里。总指挥是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朱德、刘伯承随队行动没有参加指挥。

红二十五军

这支部队是当年红四方面军撤出鄂豫皖之后留下的。1934年11月从河南罗山县出发,1935年9月到达陕北,与陕甘红军会合,合编为红15军团,历时10个月,行程万里,转战4个省。总指挥是吴焕先、徐海东、程子华。

4路红军出发时的总人数约为20万人,到达陕北的人数为5万7千人,路上牺牲和失散的红军达14万人。其中中央红军出发时8万6千人,到达陕北时仅剩7000人。长征中牺牲的营以上干部422位,平均年龄不到30岁。

在两年的时间,这四支部队共计行程六万五千里,转战14个省(按当时的行政区划),进行了600多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战斗,平均每300米就有一个红军战士牺牲。红军在长征中,平均每天急行军近50公里以上,跨越21座大山(其中有5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终年积雪、人迹罕至的雪山),渡过

24条大河,穿越了15200平方公里、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与法国的面积差不多相等的水草地……

在这个征程中,红军战胜了三大对手,一是力量悬殊的敌人,二是恶劣的自然环境,三是严峻的党内斗争。红军走的是一条“把活路堵死、向死路求生”的新路。

关于长征的意义,长征的亲历者和后来的领导者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2月27日一次会议上做了精辟的总结和概括,简言之有三句话: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毛泽东曾经在他的著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有一段详尽的论述,他说: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此时的毛泽东刚刚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两个月。毛泽东登上了甘肃境内的一座高山——六盘山,吟诵了一首《清平乐·六盘山》,最后两句是:“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要知道,毛泽东讲这段话时是1935年12月,中央红军7000人刚刚到达陕北两个月,其它两支红军部队还在路上,生死未卜……

一年后,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毛泽东又写下了《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后来考证,毛泽东的这首诗写于1935年的秋天,当时中央红军已经走过了最艰难的历程,即将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据《甘肃地方党史》记载:“1935年9月19日,红军继续北上,走过了大拉梁(即岷山),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诗篇《七律·长征》和《念奴娇·昆仑》。”而《党史资料征集通讯》于1986年第10期上发表的刘英写的回忆文章《长征琐忆》中也说:“1935年9月28日在通渭的榜罗镇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第二天到通渭县城开干部会,毛泽东诗兴大发,讲话时即席吟诵了这首《七律·长征》。毛泽东后来在为这首诗所作的注释中说:“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纵观毛泽东的诗词成就,他的长征诗,在他整个诗词创作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传播最广。长征前后,是他诗词创作的一个高峰期,从内容上看,毛泽东长征的诗词作品共有7首,一个共性是大手笔、大气势、大胸襟,借物抒怀,寄情于物。(参照《光明日报》2016年8月12日徐廷华《毛泽东诗词中的长征》)开篇之作就是《十六字令·山》,后来又有《忆秦娥·娄山关》中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名句,后来的《念奴娇·昆仑》《沁园春·雪》都是非常著名的篇章。

美国记者斯诺多次访问中国,在红军到达陕北后,他冲破重重封锁,去延安等地采访了中国红军的高级将领。1937年在泸沟桥事变发生后,他根据自己的采访手记完成了新闻报道集《红星照耀中国》,当年10月,由英国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出版,书中就有了毛泽东的这首七律诗。1938年,美国兰登书屋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的美国版。这样,毛泽东的这首七律就率先随着这本书在西方的畅销而走出国门了。

1938年2月,获得了斯诺授权的上海租界中的抗日救亡人士以复社名义集体翻译、出版了这本书,只是为了掩护将标题改成了《西行漫记》,让世人从一个外国记者的笔下看到了中国形象,毛泽东的这首长征诗也随之为世人传诵。

在《西行漫记》中,斯诺写到:“到达陕北的红军,虽历经苦难,但是他们脸上既看不到丝毫的沮丧与倦态,也看不到那种所谓苦行僧式的紧张与局促。”

“从朱、毛到普通战士,一个个光芒四射,简朴而又轩昂,瘦削而又强健,让笔者感觉红军刚经历过的不是一场艰苦卓绝的远征,而是一场潇洒惬意的旅行。”

著名的白求恩先生来到中国后,在给友人的信中说:“要问我为什么去中国,请读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和史沫莱特的《中国红军在前进》,读后你们必将与我同感。”

身在上海的文化革命的旗手鲁迅先生,曾经通过小说《阿Q正传》《药》等作品强烈抨击国民性,但是在听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时,与茅盾先生一起给中国共产党发来贺电:“英雄的红军将领和士兵们,你们的英勇斗争,你们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最光荣的一页!全中国民众期待着你们更大的胜利。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未来。”

著名美国记者、全美作协主席索尔兹伯里,1984年以76岁高龄,带着心脏起博器,历时74天,跨越7个省,行程约1万2千公里,重走长征路,他完成了《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在书的开头就写到:“本世纪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会使人再次认识到,人类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美国人威廉·莫尔伍德形象地指出:“长征简直是将革命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其后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要从这个举世无双的奇迹说起。”

刚刚去世的美国前总统卡特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推进中美建交的布热津斯基,他和家人一起走了长征路,回国发表了《沿着红军长征路朝圣记》一文,他说:“长征是伟大的史诗,又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的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它是国家统一精神的提示,也是克服落后东西的必要因素。”

《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说:长征是共产党人红色基因的一次排序,长征是中国革命制胜密码的一次编成。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到,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

长征不仅是一次人类精神和意志的伟大长征,也是一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优秀儿女寻求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次远征,能像长征这样,鼓舞亿万人们为改变自身命运而奋斗,指引一个5000

年历史的民族向着复兴不断前行。

相关推荐

  • 心胜——你所不知道的长征!

    关于长征,由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单位指导,中华网主办,白山安全防卫综合培训学校、北京龙成嘉业文化有限公司、华泷策划管理有限公司、C+基地情境教育机构。

    诗词赏析
  • 爱茶人必看,茶圣陆羽不为人知的人生经历

    陆羽简介,陆羽可以说是茶叶里面最有名气的人,而且都知道它的称号时“茶圣”,要知道能够成为圣人的并不多,比如诗圣杜甫、武圣关羽…

    佳句赏析
  • 记得绿罗裙

    绿罗裙,**文字|☾元几道☽第5期◑图片|来自网络**。他们说:拜倒在了你的石榴裙下。古代的诗人总是将穿绿罗裙的女子与荷花相比,飘飞的裙角在那连天的碧叶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是多么美丽与安静的画面。

    佳句赏析
  • 我与诗歌的故事

    关于诗歌的故事,诗歌,人类历史最特殊的一颗星,光芒照耀了几千年。我与诗歌的故事刚刚开始没多久,但第一次的遇将终身难忘,并将永远刻在我的记忆里。

    诗词赏析
  • 描写战争惨烈的古诗词你知道有哪些?

    关于战争的诗词,现代社会虽然战争已经离我们国人远去,但是回首望去,也才区区几十年而已。古人描写战争的诗词多是悲壮猛烈,马革裹尸不足惜,战死沙场好男儿。

    诗词赏析
  • 诗歌《祖国》

    关于祖国的诗歌,我爱你,雄伟壮丽的巍峨群山,。[]。祖国啊!你经历千年万年的沧桑巨变,。在凤凰涅槃的过度里,叙写出人

    诗词赏析
  • 苦难辉煌:中国共产党如何摆脱共产国际的控制

    国际共产主义,中共党史上,有三位领袖人物皆着力于让中共独立于共产国际。首先是陈独秀。陈独秀个性极强,说一不二,向来不愿伏首听命。他说,拿人家钱就要跟人家走,我们一定要独立自主地干,不能受制于人。其所言极是。问题是连从监狱里解救你的钱都要别人支付,还怎么独立于人。

    诗词赏析
  • 跨越两千年的思想碰撞:帕金森VS韩非子

    韩非子简介,“帕金森定律”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于上世纪中期提出的一个理论。他指出,一个不称职的官员

    诗词赏析
  • 劝君更进一杯酒,天下谁人不识君

    天下谁人不识君,新生产力的产生和程序员的崛起著名的美国社会学著作《白领》当中,社会学家米尔斯曾经饱含激情的说,白领意味着一个新的阶层的崛起,将重新定义社会生活。

    文章阅读
  • 1934:红军不怕远征难 ——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主力开始长征

    红军长征,1934年,中共中央领导中央红军主力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长征,是中共党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