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哦是你的大脸妹”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关山月
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徐陵(507-583),字孝穆,南朝陈东海郊(今山东省郊城县)人。徐攜子。八岁能文,十二岁通“庄老”,博涉史籍,有口辩。初仕梁,为晋安王萧纲(即简文帝)参军。及纲为太子,迁东宫学士、度支郎。太清二年,以兼通直散骑常侍出使东魏。侯景之乱,被迫留邺城七年。梁将王僧辩迎渊明为帝,陵任其尚书吏部郎。入陈,为散骑常侍。陈文帝时,官至中书监。后主时,迁左光禄大夫,太子少傅。与庚信齐名,世称“徐庚”。诗多宫本,格调绮艳。一些边塞诗,意气雄豪,风格道劲。
今存《玉台新咏》,明人辑有《徐孝穆集》、《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辑其诗四十二首,《陈书》卷二六有传。《关山月》,属乐府诗题,起源于南北朝,一般用以抒写征人思妇怨离伤别的感情,郭茂倩《乐府诗集》列入《横叹曲辞》。最早的作者便是萧绎和徐跤,此后唐人作此题者颇多,李白即有此题。徐陵的《关山月》共两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它既是边塞诗名篇,也是爱情诗佳作,很受选家们重视。首句“关山三五月”以起兴开篇,直扣题目,既交代了地点,又点明了时令,一石三鸟,可谓言简而意丰。
关山,是征人的戍卫之地,远在边陲;三五月,即农历十五的月亮,在古代诗词中多指中秋月。你看当一轮满月挂在夜空之时,也正是人们“万里共婵娟”之际,远在关山之人,怎能不触景生情,产生月圆人不圆的思乡之念呢?这就为引出下一句作好铺垫。次句紧承前意,点出人物,用一“忆”字,总领全篇,下面的一些描写均由此生发,使诗的结构显得相当严谨。这一联虽然平平而起,但却意境深远,仿佛把人们带入了万里关山,看到了在朗朗寒月之下客子怀乡的形象。
领联承首联的“忆”字,描述客子思乡的想象:“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当十五的月亮升上天空,照耀家乡,照耀边关之际,也正是你也思念,我也思念之时。在这样的良宵之夜,远处成地的客子怎能不浮想联翩:在那家乡故里的高楼上,年轻的妻子独守围房,此时此刻,她也许正在推窗望月,“寄情千里光”(南朝民歌《子夜四时歌·秋歌》),思念着我这远在边关的丈夫吧?!这里的“应”字,测度中带有肯定,把丈夫对妻子的了解、信任、想念都一股脑地写了出来,真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啊!
颈联收起想象,再回到眼前的现实:“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这两句是以天象喻兵事,为征夫仰望时所见。星旗,是说星象如战旗。《史记·天官书》中有“东北曲十二星日”旗之说。张守节《正义》解释说:“两旗者,左旗九星,在河鼓左也;右旗九星,在河鼓右也。皆天之鼓旗,所以为旌表。占:欲其明大光润,将军吉;不然,为兵忧;及不居其所,则津梁不通;动摇,则兵起也。”可见星旗与兵事相关联,意思是说,星旗映照疏勒之地,即将有兵事出现。云阵,也就是“阵云”,即在祁连一带,阵云密布,战事随时都可发生。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边事紧张之际,思乡终归是思乡,但还无法返回,这就把怀亲与卫国联系了起来,使诗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尾联上承颈联,遥应首联,就眼前的形势,写对故里的怀念,把思乡与爱国融为一体:“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眼下阵云弥漫,烽烟将起,为了保卫疆土,随时迎击敢于进犯之敌,尽管彼此向往团圆生活,但也不能一味卿卿我我,究竟还得从军几年,真是很难说呢!末句以疑问口气结束全诗,颇含“燕然未勒无归计”范仲淹《鱼家傲》的情味,有一种无可奈何之意。
这种卫国与思家的矛盾,是征人心理状态最真实的反映,远比那种一味怨离伤别或者故作豪言壮语要感人得多。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它在爱情作品中独具风格,于悲凉哀怨中透露出苍茫雄浑之气。所以屠隆说:“梁元帝《关山月》终带香奁气,不若此诗之壮浑。”《徐孝穆集》陈祚明也说:“竟是少陵诗之佳者,情旨深,节奏老。”《来菽堂古诗选》此外,这首诗在用韵、平仄、乃至对仗上,都符合五言律诗的要求,尤其是在气度章法方面,不逊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