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育朱 台湾环境资讯协会
说到体检,大家脑海中第一个跳出来画面是什么呢?或许是一位讲话大嗓门、看起来有点急性子的护士拿着针筒对着你说,“来,痛一下就好啰!”;或许是需先换上检查部门的专用衣,躺在一张床上、被送进某个大到可以把人吞下的仪器中进行扫描。而珊瑚礁体检也是这样吗?如果你的想像是一群志工扛着X光器材到海里帮每株珊瑚确认骨密度,有没有骨质疏松等,那就跟事实差距太远了!
为珊瑚量身订做的全球性公民科学调查
“珊瑚礁体检”(Reef Check)是为了“珊瑚礁生态”进行健康检查,不过在方法上与人类体检有些不同。调查人员会以水肺潜水下潜到海里,记录穿越线上珊瑚的覆盖率、指标性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的数量,另外也会记录当时的水温、气温等环境相关数据,以及调查地点是不是位于保护区等。一个生态系的健康与否,需要从许多不同面向来考量,包括生产者与掠食者的数量调查等,综整这些数据后,我们才能推测出此处珊瑚礁生态的健康程度。
这个调查法是源自1997年,美国学者Gregor Hodgson想要了解全球珊瑚礁区的现况,希望透过一套放诸四海皆准、多数地区都能适用的调查法,在同样的基础上收集数据,以比较各地情形,因而发起全球性的监测行动。在各国响应下,调查结果证实多数珊瑚礁已受到过渔、非法渔业和环境污染等严重威胁。目前国际珊瑚礁体检基金会(Reef Check Foundation)仍持续收集各地珊瑚礁的调查结果,并不定期地将结果公诸于世。
志工进行、分摊费用 避免调查轻易断炊
1997年全球珊瑚礁体检启动时,台湾珊瑚礁学会也有多位学者一起响应。2009年时,台湾环境资讯协会(以下简称环资)、海洋环境教育推广协会和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中心珊瑚礁生态暨遗传实验室开始号召一般潜水客加入调查行动,而后就一直由环资主办至今。
随着调查的主力从原本学术界的老师、助理或学生,转变为一般民众,究竟有什么好处呢?一是,人力资源从原本数十、数百位的研究人员转变为数千、数万位的潜水人员,可进行长期监测的地点自然也增加了。二是,透过使用者付费制度,大幅减轻单一团体或机构的经费压力。因为参与珊瑚礁体检,志工们不仅需自行负担旅费,器材租借、租船费用等相关支出也都由志工分摊。这样让每个人都负担一点点,而不是由单一机构或团体扛起所有开销(尤其海洋的调查研究又比陆域更花钱),就可以有效摆脱依靠政府或企业的宿命,调查工作的进行也不会因为补助或赞助的停止而断炊。
前述两点正是支撑台湾珊瑚礁体检能走到今天的关键因素。目前环资在全台湾至少已经累积10个地点、9年的数据,包含东北角、绿岛、兰屿、小琉球等地。可以持续累积这么久的海洋生态调查资料,实属难能可贵,也因此,中研院或工研院的研究团队近年来都有很高的意愿,希望与环资合作,将这些研究资料用于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潜水人员不具备专业背景,这数据能信吗?
相对其他科学调查而言,珊瑚礁体检所需的专业知识门槛较低,而在实际进行调查之前,志工们必须接受1.5-2小时的课程训练,学习体检的SOP。其中大部分的指标性物种,一般人都可轻易学会辨识,仅有少部份的鱼类或生物需要较多的练习才能正确辨认。而许多志工其实已有很长时间的潜水经验,只是还不认识这些生物,是从参与体检之后才开始知道珊瑚不是石头、珊瑚长什么样子、哪些鱼类在珊瑚礁生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等知识。从此,他们在海面下不再只是观看小丑鱼或海蛞蝓等比较吸睛的生物,还会留意珊瑚多不多、珊瑚有什么状况等。透过参与体检、接受培训的过程,也让志工们重新认识这些常见的海洋生物,像是“开天眼”一样从更丰富的角度欣赏海面下的世界。
但想参与的志工也不是没有门槛,想要参加,必需先具备至少50支气瓶以上的经验,因为有一定经验的潜水员才能在水下照顾好自己,也才有余裕去进行生态观察。
除了接受培训,每次调查进行过程中,还会有相关专业背景的科学指导员在水底下协助志工,并在调查完成的当下和志工们反覆确认相关纪录。透过种种程序上的设计,尽可能提升相关纪录的可信度与科学价值。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持续监测帮助找到事件对环境的影响
长期监测其实存在两个“原罪”。其一是,既然叫“长期”监测,至少需要累积10年、20年以上的资讯,才能看出趋势,所以需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其二是,在真正用到这些资料之前,很容易让人忽略它们的价值所在。
但许多真实的案例都提醒着我们长期监测的重要。2001年的阿玛斯货轮油污事件,即因为台湾政府提不出油污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后在跨国诉讼中无法获得生态的补偿金!或是2016年新北市德翔台北事件,渔业署提不出对当地渔业资源的冲击,让渔民求偿无门。
透过珊瑚礁体检每年至少一次的固定监测,就能为这些地方持续累积珍贵的基础资讯。而且这样定期的巡视,让我们可以即时觉察到环境的变化。例如环资就曾记录到2009年莫拉克台风对兰屿珊瑚礁造成的冲击、台东美丽湾饭店兴建过程持续对当地珊瑚礁造成的伤害、2016年莫兰蒂台风过后小琉球珊瑚覆盖率因此下降,今年(2017年)则是在兰屿玉女岩发现蚀骨海绵覆盖率大幅增加等,这些事件都凸显固定监测与长期资料累积的重要性。
每次体检过后,环资都会将当次调查成果公布在网路上,希望透过这些行动和资讯,让社会大众更加理解维系珊瑚礁生态的重要性。
鼓励志工回锅、推广Eco-diver 珊瑚礁体检的下一个十年
每年珊瑚礁体检至少需要100人次以上的志工,这仰赖许多潜水教练、店家,甚至当地社区的支持。例如长期与环资合作的潜水顾问陈玄州教练,自从接触体检后已经成为固定班底;很多潜水店家也主动接触环资,以团队报名、协助筹办等形式提供协助,甚至自掏腰包支援志工费用;在小琉球则有当地海洋志工队认养珊瑚礁体检的事迹等。只是,在一些较偏远的地区,例如兰屿、绿岛或台东,还是经常面临人力不足的状况,因此我们还需要让更多潜水人员认识珊瑚礁体检并加入我们的行列。
此外,我们也希望持续提升志工辨识物种的能力以及调查资讯的品质。不可讳言,一次2小时的课程,志工能够吸收的知识还是有限,一是必须鼓励他们持续“回锅”参与,透过反覆锻炼提升自己的辨识能力。同时而环资也将透过推广国际珊瑚礁体检基金会所认证的生态潜水员(Eco-diver)制度,要求参与者需先进行约3天的室内课程和野外实习,通过考试后才能获得认证,进而协助提升珊瑚礁体检工作效率。
展望2018年,由环资主办的民间珊瑚礁体检将迈入第10个年头,也意味着在一些地点,我们已经累积了10年的数据!但同时却也期望有越来越多人理解长期监测的重要性,继续陪伴我们一起迈向下一个十年。
- 上一篇:收藏贴有关端午节的丰富知识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