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博览」毛泽东眼中的马克思

「博览」毛泽东眼中的马克思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8-04 23:15:30
阅读:

毛泽东敬仰马克思、信仰马克思主义。他读了《共产党宣言》后,坚信马克思主义从未动摇。

他在通过各类学说、思想、主义比较后,坚定地说:马克思的学说最管用,一是中国社会需要,二是中国革命需要,三是一旦被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掌握住了,中国就发生大作用。

毛泽东用一系列具体数字强调:中国要取得大胜利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队伍。他崇拜马克思、坚信马克思主义,但他不盲崇、不迷信。他形象地比喻说,“几千年以后看马克思,就像现在看孔夫子”。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创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最好纪念。

「博览」毛泽东眼中的马克思

1

马克思的学说最合用,

没有中国强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队伍是不行的

《毛泽东年谱》记载,1919年7月21日,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第一次提到了马克思。毛泽东何时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时间也是很清楚的。

1936年毛泽东在同斯诺谈话中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

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

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毛泽东敬仰马克思、信仰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说:“要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工具看待,没有什么神秘,因为它合用,别的工具不合用。资产阶级的唯物主义不合用,只有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运用到社会问题上成为历史唯物主义,才合用。马克思创立了许多学说,如党的学说、民族学说、阶级斗争学说、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文学艺术理论等等,也都应当当作合用的工具来看待。”

工具不能由少数人独揽,不能成为少数人的私人“宝贝”,要由多数人掌握才能发挥作用。

毛泽东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所掌握了。”

马克思的学说合用,“三个因为”,至为关键的是要锻造出中国的一支强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队伍。

我们看看毛泽东的几组数字。

数字之一:“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

数字之二:“加强理论学习至少要读五本书,我向大家推荐这五本书:《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民主革命中社会民主党的两个策略》《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这里马、恩、列、斯的都有了。如果有五千人到一万人读了,并且有大体的了解,那就很好,很有益处。”

数字之三:“能在大约三个五年计划中争取三分之一——一百五十万人真心接受马克思主义就很好了。”

数字之四:“我们要做出计划,组成这么一支强大的理论队伍,有几百万人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即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反对各种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我们现在有许多做理论工作的干部,但还没有组成理论队伍,尤其是还没有强大的理论队伍。而没有这支队伍,对我们全党的事业,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现代化国防、原子能的研究,是不行的,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第一组数字,有一百至二百个马克思主义者,就能领导几万万的中华民族,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而且是加速战胜。

第二组数字,只要有五千到一万人读了“五本书”,哪怕是大体的了解,就很好,就很有益处。

第三组数字,用十五年时间,争取一百五十万人真心接受马克思主义就好了。

第四组数字,有几百万人读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建立一支强大的理论队伍,没有这支队伍就不能解决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现代化国防和原子能问题。

几组数字,几种希望。从一二百、五千、一万、一百五十万、几百万,数字早已超过;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到解决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原子能,毛泽东的希望早已实现。我们新的伟大梦想尚未实现,需要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继续奋斗。

「博览」毛泽东眼中的马克思

2

几千年以后看马克思,就像现在看孔夫子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事物,也就不可有尽善尽美的思想理论。马克思没有结束真理、也不可能穷尽真理。思想家的寿命是有限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是无限的;思想家的思想是有限的;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是无限的。

毛泽东说:“人的思想是历史地发生与发展着的,不是一开始就完备的,也永远不能完备。”毛泽东形象地说:“几千年以后看马克思,就像现在看孔夫子。”

毛泽东是怎样认识马克思一些思想不完善的呢?

第一,马克思个别结论、论断是不完善的。

1959年2月14日毛泽东在接受智利《最后一点钟》报社社长阿图罗·马特·阿历山德里采访时说:“至于马克思、列宁关于个别问题的结论做得不合适,这种情况是可能的,因为受当时条件的限制。”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结论性的、论断式的、具体政策措施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就提出并坚决加以修正的。

毛泽东主要是讲明了这些不完善的原因,在于受当时的条件限制。道理很简单,事物发展不充分、条件不成熟,所得出的结论也必然不充分、不成熟。

第二,马克思不可能穷尽真理。

毛泽东说:“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时把所有问题都加以解决。俄国的问题只能由列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

所以,毛泽东说:“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圣人。到了社会主义社会,也还没有什么‘先知先觉’。为什么教科书(指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过去没有出版,为什么出版了以后要一次又一次地修改,还不是因为过去认识不清楚,现在也认识不完善吗?拿我们自己的经验来说,开始我们也不懂得搞社会主义,以后在实践中逐步有了认识。认识了一些,也不能说认识够了。如果认识够了,那就没有事做了。”

第三,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

用过去时的东西,看现在时的大千世界,总会“苍白无力”;以鲜活的社会实践看过去时的、灰色的思想理论,总会“漏洞百出”。

毛泽东说:“我们的头脑、思想反映客观实际,无论什么时候谁都不可能一下子就反映得完全正确,无遗无误。客观实际是错综复杂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的头脑、思想对客观实际的反映,是一个由不完全到更完全、不很明确到更明确、不深入到更深入的发展变化过程,同时还要随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马克思思想之中有不完善之处,就需要完善,完善就必须发展,发展就是创新。创新就是不断给马克思主义注入新鲜血液,新鲜血液才是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活力的根本!

「博览」毛泽东眼中的马克思

3

马克思的书必须读,基本原理必须遵守,

但是要创造新的理论

1959年2月14日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说:“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列宁,不写出《两个策略》等著作,就不能解决1905年和以后出现的新问题。单有1908年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还不足以对付十月革命前后发生的新问题。适应这个时期革命的需要,列宁就写了《帝国主义论》《国家与革命》等著作。列宁死了,又需要斯大林写出《论列宁主义基础》和《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这样的著作,来对付反对派,保卫列宁主义。我们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末期和抗战初期写了《实践论》《矛盾论》,这些都是适应于当时的需要而不能不写的。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如果单有《实践论》《矛盾论》,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

毛泽东之后,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先后创造出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这些最新成果,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最好纪念。

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么一套,它就没有生命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博览」毛泽东眼中的马克思

相关推荐

  • 「博览」毛泽东眼中的马克思

    关于毛泽东,他在通过各类学说、思想、主义比较后,坚定地说:马克思的学说最管用。一是中国社会需要,二是中国革命需要,三是一旦被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掌握住了,中国就发生大作用。

    诗词赏析
  • 1924年毛泽东致电孙中山反映国民党右派反共活动

    关于毛泽东,电文局部 近期,笔者在台北市国民党党史馆查阅资料,意外发现毛泽东、恽代英等以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名义致孙中山先生的一份电文,电文的标题是《呈报东日三四两区部开会情形》,发报时间是1924年8月11日。该件归在中国国民党汉口档案目下,编号为9107。

    诗词赏析
  • 鲁迅生平简介

    关于鲁迅的资料,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被麻木的精神。

    诗词赏析
  • 毛泽东定“干部必读”

    关于毛泽东,“干部必读”书目之一。 资料图片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中国革命即将胜利之际,为擘画新中国的蓝图,党中央于1949年3月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工作重心将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全党必须要用极大的努力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

    诗词赏析
  • 「原创」汪建新:诗人毛泽东的江西情缘

    关于毛泽东,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授、副院长诗人毛泽东的江西情缘【主要内容】一、毛泽东江西诗作的创作情况二、毛泽东江西诗作的主要内容三、毛泽东江西诗作的艺术特色讲座全文各位网友,大家好。

    诗词赏析
  • 「博览」毛泽东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四步法”

    关于毛泽东,“打完仗后,就读他一遍或者看他一两句,没有味道就放起来,有味道就多看几句,七看八看就看出味道来了”。

    诗词赏析
  • 鲁迅的生平

    关于鲁迅的资料,少年时期鲁迅青年时期光绪七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光绪十八年,入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课余影描图画。

    诗词赏析
  • 作为世界著名哲学著作的《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子兵法》的地位,在世界范围内,一点不输给《周易》、《尚书》、《诗经》、《论语》等中国认为最牛气冲天的儒家“十三经”,也不输给《老子》、《庄子》等道家典籍。

    文章阅读
  • 恽代英 信仰的力量

    恽代英,2016年10期总第425期本刊记者华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有一个名字与中国革命史、中国青年运动史紧密相连,那就是36岁即于南京雨花台慷慨就义的恽代英。

    美文欣赏
  • 「博览」毛泽东与初心使命

    毛泽东写的诗,毛泽东曾说过:“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1936年10月,他与美国记者斯诺谈到自己1920年春天在北京期间“热切地搜寻当时所能找到的极少数共产主义文献的中文本”时,明确说过:“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

    佳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