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谁?
现在青年的一代已经开始淡忘鲁迅了,如果你去问他们“鲁迅是谁?”他们就会说对敌人“横眉冷对千夫指”,对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这都是一个已经“阶级斗争化”了的鲁迅,一个除了用“战士”这个名词来说明以外就找不到词汇来说明的鲁迅。
那么,鲁迅是谁呢?寻求对鲁迅的理解,找寻“鲁迅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关键在于对鲁迅的人格和精神作出概括。
“立人为本”是鲁迅精神的灵魂。实际上,鲁迅从青年时代起就自觉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推动中国社会现代转型这样一个巨大的社会工作上去了。国家民族遭受凌辱的历史困境曾使鲁迅十分痛心,这激发了他对人的精神麻木,尤其是中国人的精神麻木的自觉而深入的关注。他在日本留学期间无意间看到影像中麻木的中国人,这件事对鲁迅刺痛最深,他在《呐喊·自序》里写道:“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只有当具有个体尊严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被确立起来,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的崛起和强大才是可能的。鲁迅在这里讲到的个体尊严和个体意识的觉醒就是他“立人为本”思想的精髓。
如果说立人为本是鲁迅思想与精神的灵魂的话,那么,独立思考则是他的骨髓,它使“立人为本”这个灵魂获得了支撑。独立思考体现为一个人如何把“立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实在自己的身上。这种独立思考要求一个个体自觉的人对自己的生命负有完整的责任。在“五四”新文化时代,像鲁迅这样的早期思想启蒙者特别看重一个人对自己生命的负责态度。我要过怎样的生活不应该让父母来包办,也不应该由某个外在的绝对权威来支配,我有我自己的选择,这其实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最重要的东西。它真正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鲁迅与亲人
从1918年到1928年,鲁迅收获了爱情和家庭。在《狂人日记》发表的最初10年里发生的最值得铭记的事情莫过于鲁迅与许广平的爱情有了归宿,他们共同孕育了爱情的结晶,那就是周海婴。
周海婴是在鲁迅老来得子的细致呵护下成长的,鲁迅的教育方式并非封建专制似的望子成龙,将自己的理想强加于后代,而是像许广平在《鲁迅先生与海婴》文章中描述的那样,“顺其自然,极力不给他打击,甚至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在家里,鲁迅同世上所有的父亲一样,对自己的儿子充满了关怀和疼爱。“怜子如何不丈夫”是他的名言,也是他自己的写照。周海婴至今记忆犹新的一幕是鲁迅弯下腰身,细心地为他敷药的情景。周海婴小时候曾是一个玩具破坏者,对玩具的结构充满了好奇,凡是能拆的都拆过。有一次,周海婴竟然把鲁迅特意为他买的留声机大卸开来,把齿轮当陀螺转着玩。鲁迅对此并没有大声斥责,只是让周海婴想办法将东西复原。鲁迅从来没有对周海婴的爱好横加干预过,使得周海婴的爱好在多年以后发展成了对科技的热衷和追求。许多人眼里的鲁迅都是脾气暴躁横眉冷对的,都猜想周海婴小的时候一定挨过鲁迅不少打。但事实上,在周海婴印象中只有一次因病赖学被鲁迅用报纸卷打屁股,用周海婴自己的话说,“打起来声音虽响,却不痛的。”
●鲁迅姓什么?
人们都知道,鲁迅姓周,名树人。1918年,他开始使用“鲁迅”这个笔名写出《狂人日记》。
鲁迅去世以后,由于大家都很爱戴鲁迅,许广平和亲人们为了更好地、永久地纪念鲁迅,同时也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鲁迅和鲁迅精神、传播鲁迅的文化和思想,在建国初期,曾经分几次捐赠了鲁迅的绝大部分东西。记得许广平当年曾经说过:“我们把鲁迅的东西捐给国家,很放心。”但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开始,一些与鲁迅精神传播相悖的事情开始引发他们的惊讶与不解。总体的感受是:在鲁迅的身上又多出来了两个姓:一个姓“钱”,一个姓“权”,而他的本姓“周”倒似乎有被这两个新出来的“姓”,给遮蔽掉的趋势。
据媒体统计,目前如“咸亨酒店”、“闰土”等热门词汇的45个类别的商标已经被全部抢注完毕。另外,以“百草园”作为商标的商品类别有22个;“孔乙己”有17个。如今“孔乙己”商标,不但是茴香豆等食品商标,而且还是文房四宝、长衫、陶瓷,甚至是酸梅汤的品牌,“三味书屋”、“鲁镇”,做成了香烟类商标,“华老栓”开了土特产商店,“祥林嫂”成立了洗浴中心。
一个全球品牌价值评估报告中显示:至2005年,咸亨酒店的品牌估价高达34.8亿元,而北京孔乙己酒店创办12年,没花一分钱做广告,现在全国已拥有9家分店,来客几乎必点一碟茴香豆。
“难怪有人形容,抖一抖《鲁迅全集》,掉个名字都是宝。”
- 上一篇:家,一首永远写不完的诗
- 下一篇:我们都应该坚强,励志心情语录,送给奋斗路上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