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因而李白的诗歌便具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最典型的便是李白喜欢在诗歌中毫不掩饰地表现自我和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如李白的经典诗歌作品《独坐敬亭山》,便是将李白的孤独表现的淋漓尽致。
《独坐敬亭山》是李白晚年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李白的独坐之景。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表现出了李白在生命历程中遗世独立的孤独感。可以说这首诗只有4句,却把孤独写到了巅峰,无人能够超越。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李白的这首《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题目中的“独坐”二字,实际上已经透露了这首诗的情感基调,即孤独。那么,李白的孤独到底来自什么呢?我们先从李白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来分析。李白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即公元761年。当时61岁的李白,经过了安史之乱的流离,也经历了蒙冤入狱、流放夜郎的屈辱。然后他最后一次来到宣城,独自一人登上敬亭山,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相对于李白前几次来宣城,再也没有了当时朋友如云的场面,喝酒论诗的潇洒。有的只是一个饱受折磨的李白。且李白正是在这一年因生活窘迫,加上感染疾病,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次年,李白便与世长辞。现在我们再来逐句看这首诗,便很好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了。
诗的开头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即李白独坐敬亭山,看到了群鸟高飞的无影无踪,孤云独自而悠闲的慢慢远去。说“众鸟”离李白远去,本来就够伤感,够孤独了。没想到就连“孤云”也离李白远去,且是以李白现在迫切需要的悠闲状态远去。“众鸟”和“孤云”对比,让人觉得仿佛世间万物都抛弃了李白。其内心的孤独感可想而知。
最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则是李白以拟人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即虽然“众鸟”和“孤云”已经离我而去,但是我还有眼前的敬亭山,和我彼此顺眼。实际上,李白前面所说的“众鸟”和“孤云”,既暗示了那些离他而去的友人,也借喻了离他远去的政治仕途。而“敬亭山”的有情,其实就是为了突出人的无情。因为人的无情,李白的悲惨遭遇和孤独处境,便体现了出来。
所以李白在这首诗中,不去描写敬亭山秀丽的山光水色,就是为了借敬亭山,来抒发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而李白的孤独,却又同普通人的孤独不一样。他是一种被世俗所遗弃的孤独,是一种旷世的孤独,可以说是把孤独写到了巅峰。恐怕也只能后世之人,才能具体体会到李白诗中的孤独和无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