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古往今来,陶渊明、李白、苏轼等历代诗人和学者,均在此留下过诗词歌赋。其中白居易算是和庐山情缘最深,他不仅写诗文赞美庐山,更是在庐山修建草堂结庐于此。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可见白居易对庐山的深情迷恋。
《大林寺桃花》便是白居易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时,在庐山即景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仅有4句,短短二十八字,从语言到内容都极为通俗。但就是这样一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把春光写得趣味横生,具有深邃的意境。惊艳了古今,成为一首几乎人人都会背的千古绝唱。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坐落在庐山大林峰,相传是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乃中国佛教胜地之一。白居易登临庐山大林寺,正如诗的前两句所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在农历四月,孟夏之时。这个时节本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是白居易在庐山大林寺中却见到了一片才开始盛开的桃花。于是白居易即景写下了这首诗。
至于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意思,其实在白居易自己的《游大林寺序》中便已经清晰的表露出。即“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如果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海拔的不同,会导致气候的不同,对自然景观的变化也就比较显著。如白居易这里所说的桃花盛开时间。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对于白居易来说,就是他所见到的一幅奇景。所以白居易便在它的触发下,产生了奇妙的想象。即这首诗的后两句所说:“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以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并将其拟人化,让这两句诗变得趣味横生了起来。
它的意思是说,我常常因为春光的逝去,且无处可寻,而感到怅恨不已。没想到春光却是藏到了大林寺中。白居易这样来描写春光,就好像是春光长了脚,有了思想一样,它可以四处走动,四处停留。由此可见,自然界的春光被白居易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除此之外,它不也是对地理位置的不同,景物呈现多样性的一个生动说明吗?
综观这首诗,它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既能看到白居易所描写的独特春光,也能体会到白居易善于从生活小细节中发现不同寻常的一面。这是令人深思的,它启迪着我们不仅要亲近大自然,还有学会探寻大自然中的规律。而这也适用于其他地方。所以说白居易的这首诗,只有短短二十八字,却是千古绝唱。
- 上一篇:描写农民劳动辛苦的七言古诗
- 下一篇:情怀毛泽东诗词中的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