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以前的读书人,每到这个节日,总难免感慨万千,愁绪重重,并以诗词赋之。下面三首可称最佳。
最著名的当属唐代大诗人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短短二十八字,却写透了清明时节人们凄迷纷乱的心境。最后两句尤为后人称道,其“杏花村”一语本指杏花深处的村庄,并非特称,但影响所及,后世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宋代黄庭坚的《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这首诗中,诗人由清明扫墓联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联想到春秋晋国的介子推焚死,最后感慨: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抔黄土。
诗圣杜甫的《清明二首》也可称佳作,其中第二首尤佳。其诗云: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此诗中诗人于清明时节触景伤情、感慨万千,畅叙飘泊之凄苦。令人忍不住想起诗人的另一联名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