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即将到来
今天似乎还没有转暖的迹象
但好在清明小长假的天气即将回暖
春色正浓 好景可赏
外出踏春之际
知道清明节气的由来
会为这段旅途增添不少风采
清 明
清明节
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而关于清明节的故事
不得不提到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晋文公重耳
和割肉救主的介子推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俗丰富,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在祖先祭祀仪式中慎终追远,在踏青郊游中享受春天乐趣,文化传承与身心调适是清明礼俗文化的重要功能。
祭祖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人们又将清明节称之为扫墓节、祭祖节等等。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清明处在生气旺盛的时节,也是阴气衰退的时节,人们一方面感念祖先亲人的恩惠,同时以培土、展墓、挂青的形式显示后代的兴旺。
踏青
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
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春日景象,郊外远足,这种踏青也叫春游。
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
拔河
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植树
清明前后,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
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
荡秋千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射柳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
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
文明祭祀需注意
1清理杂草添新土
扫墓时首先整修坟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这种行为可以表达祭祀者对先人的孝敬和关怀。
2着装得体要严肃
扫墓最好是早上和上午。着装得体。不能嬉笑打闹,不持不尊重的点评,毕竟扫墓祭奠是件很严肃的事。
3绿色环保文明祭祀
树立环保理念,减少鞭炮燃放、焚香烧纸、乱扔垃圾、采摘花草等不文明行为。一起过一个绿色清明。
4祭祀勿忘消防安全
上山祭扫时请勿吸烟,更不要随意乱扔烟头。焚烧前清理周围杂草,焚香烧纸要远离人群,远离居民住宅、公共建筑、山林。结束后,仔细检查四周有无未熄灭的火源,及时清理未燃尽的香烛、并进行现场守护,要确认余火完全熄灭后才离开。
图片来源:网络
文:李诒瑞
审核:王顼 雷然
编辑:杨瑶 李诒瑞
- 上一篇:汪钰元画秋天
- 下一篇:母亲节,这些诗歌告诉你母爱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