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在楚汉争霸之际为刘邦出谋划策,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立下无数战功,最后却落得被刘邦的妻子吕后夷平三族的下场。性格决定命运,以《史记 · 淮阴侯列传》看淮阴侯是怎么因性格而死的。
一、韩信重恩情,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韩信早年贫困潦倒,没钱吃饭,经常在别人那蹭吃蹭喝,遭人厌恶。但是有个大娘看韩信可怜,就给韩信饭吃,几十天都是如此。韩信很感激,对大娘说:“有朝一日,我一定会重重报答你。”大娘很生气,就骂他:“身为大丈夫却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是看你可怜才给你饭吃,难道是为了你能报答我吗?”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多年之后,曾经不能自食的落魄公子,成就了经天纬地的事业,找到了曾经给自己饭吃的大娘,赐给她千金兑现了自己当年的诺言。
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二、韩信以朋友之心度君王之心。
楚汉相持期间,韩信为齐王。这期间有两人来策反过韩信,一个是项羽方的武涉想策反韩信加入项羽军,一个是蒯通,游说韩信两不相帮,鼎足而居,伺机席卷天下。但是韩信觉得刘邦对他有知遇之恩,而且对他非常好,经常与他同车同衣同食,不忍背叛他。
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
蒯通还以常山王张耳、成安君陈馀原来为刎颈之交后来反目成仇,劝韩信朋友之情不可靠,以越王勾践和大夫种、范蠡君臣之间“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前车之鉴来劝韩信君臣之情亦不可靠,特别是像韩信这样功高震主的臣。
但是韩信都没有听,仍然选择相信刘邦。
三、韩信自视甚高,才华得不到施展时郁郁不得志。
韩信原来在项羽帐下得不到重用,所以在刘邦入汉之后转投刘邦。一开始韩信在刘邦帐下也得不到重用,想要离开,后来被萧何发现了他的才能,向刘邦进言如果要称霸天下就要重用韩信。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于是刘邦择良日,斋戒设坛,拜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对自己的才华极其自负,如果才华得不到重用就会想办法另谋出路。
四、结语
刘邦得到天下后,韩信以其自负的性格,不知收敛。刘邦深知韩信的才能,又害怕有朝一日自己不能再驾驭韩信,为他人所用,刚到手的江山又要易主,所以就会对韩信起杀心,君疑将则易反。所以最后被剥夺军权,有名无实的淮阴侯韩信因谋反被夷平了三族。
纵观《史记 · 淮阴侯列传》,楚汉相持阶段,韩信有绝好的时机造反,而且蒯通数次劝说他坐山观虎斗,伺机夺取天下。但是韩信一直念着刘邦对他的知遇之恩和往昔刘邦的好。在有最好的机会时从没有动摇过,最后却在对刘邦失望,走投无路之后,没有兵权的时候造反了,临死前后悔自己当初没有采用蒯通之计。
韩信被吕后杀了之后,刘邦回来听说韩信死了,且喜且怜之。
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