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主仆一体”,王熙凤也曾对探春赔笑,“有其主必有其仆”,其自己曾有四个丫鬟,但最终只留下平儿,让她拴住贾琏,又能赢得部分贤良之名,即便这样,李纨还曾为此吃醋,说自己一个也容不下。
孙媳妇尚且如此,作为大家闺秀的小姐仆人就更重要了,古代女儿是不能自由进出的,讲究笑不露齿,行不露足,很多东西就需要其代言人丫鬟来进行,比如崔莺莺之红娘。
在那个纯洁的大观园里,黛玉和宝钗的大丫鬟也是如此,只不过两人的结局令人唏嘘,紫鹃为黛玉鸣不平,在其吐血而亡后,坚持为其守灵,并在雪雁护送苏州户籍地安葬后,选择陪同惜春出家,而莺儿却被宝钗赶走了。
莺儿如此忠心,宝钗为何要赶走她呢?
首先莺儿其实对宝钗很忠心的,宝钗的金玉良缘就是由莺儿之口“不经意”说出,在宝玉央求其打络子时,莺儿还说其宝钗的几样好处来。
其次莺儿的品性其实跟宝钗并不十分和谐,最起码不到紫鹃和黛玉,雪雁是黛玉苏州就在一起的丫鬟,但个性不投,紫鹃就不一样了,其始终想着姑娘想的,为姑娘终身考虑,因为知道黛玉的心思,看到贾母如此疼宝琴,心一急,就是“林妹妹回去苏州去”,将宝黛难分的实情暴露公众面前,自此,贾府上下皆知木石前盟了。
莺儿虽然也鼓吹金玉良缘,为自己主子代言,但品性上两人还是有隔阂的。宝钗藏拙,锋芒毕露,“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莺儿则娇憨得很,有时嘴快,书中至少有四次点出了其个性:第8回宝钗亲自察看通灵宝玉上所镌文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时,莺儿立马插嘴,“我听这两句话,倒象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如此多嘴,你让藏拙端庄的宝钗情何以堪!本来还想暗地操作,结果惹得大伙皆知,连宝玉都知道金玉良缘,开始防范了,最明显的就是元春端午赐礼物时,宝玉十分不满与宝钗同类,还做梦骂和尚道士宣扬的金玉良缘。
35回莺儿进一步对着宝玉夸耀自己主子,“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幸亏宝姐姐及时赶到,不然宝钗闺蜜事,进一步被宝玉所知。
此外莺儿还曾与贾府主子丫鬟发生过冲突,春节赌钱,竟然不知帮主子收买贾环,坚持真理,认为贾环耍赖,还用宝玉来挤兑,这势必使得贾环对薛宝钗印象变坏,59回,甚至摘柳树枝编花篮,结果导致春燕挨打,“姑妈,你别信小燕子的话,这都是她摘下来,烦我给她编,我撵她,她不去。”
最明显就是莺儿喜欢“桃红柳绿”,宝钗则不喜花儿粉儿,房间布置如雪洞,你让对生活如此热爱的莺儿,如何受得了?
所以木旦鸠兹认为,80回后,宝钗成为宝二奶奶不久,为减轻财政压力,弥补贾府亏空,在放逐丫鬟时,将莺儿和袭人一并逐出,只是“好歹留着麝月”(袭人语)。
理由有两个诗谶,23回宝玉进大观园时,曾有春夏秋冬四首即事诗,其中《冬夜即事》里有“松影一庭惟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冬天即如宝钗的雪,暗示宝钗嫁给宝玉后,身边没有了“莺”。
其次是莺儿改名的诗谶,其本名黄金莺,宝钗嫌俗,改成了莺儿,“这个名姓倒对了,果然是个黄莺儿。”(宝玉语),这个名改得妙,不仅符合莺儿个性还暗示其最终命运。黄莺即黃鹂,喜欢歌唱即鸣叫。唐诗有“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典型的春闺望夫诗。
即宝钗不喜欢莺儿的“枝上啼”,把她金玉良缘的美梦惊醒,最后也应暗示莺儿被“打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