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可快
人,终归是独来独往的肉身,可与这肉身息息相关的灵魂,却不得不寻觅共鸣,当一颗心接近另一颗心,当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在这荒芜的人世间,能够有这么一次美好的相遇,哪怕只有一次,也算得上曾经觅得过一颗震动频率相近的灵魂,这样,已经足以让人热泪盈眶。
当伯牙弹奏了阳春,天下只有一人读出了白雪,那就是他此生唯一的知己钟子期。“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能够听出“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能够听出“洋洋兮若江河”,子期死,则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鼓琴。读他俩的故事,除了震撼和感动之外,就只剩下浓浓的羡慕,羡慕他们其中任何一个人,为只为在这茫茫的人海中,他们终究遇到了自己的知音,从此之后,连痛苦都有着流光闪烁。
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就想到了千百年前的伯牙子期,伯牙在琴声中所想表达的一切,唯有钟子期可以“解初衷”,一遇子期,高山流水都变得具体而微,可奈何,人散曲终,世上再无知音人: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实话说,诗仙这首诗并不出色,无论是叙述还是抒情都比不得他其它作品惊艳,可最后一句“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却太容易唤起咱们的共鸣。“何者谓知音,知音难漫寻”,如果没有善听的钟子期,那伯牙的琴声也就很难找到自己的价值,对于这世间最普通的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你说一些话,你做一些事,若是能寻到一个知己,绝对会变得不一样,可要怎样地幸运才能找到这一个人啊!
邵雍在他的《知音吟》中似乎有答案,可终究还是太过抽象,咱们也只能从这短短几句诗里仔细琢磨,以期能够了解一二:
仲尼始可言无意,孟子方能不动心。
莫向山中寻白玉,但於身上覔黄金。
山中白玉有时得,身上黄金无处寻。
我辈何人敢称会,安知世上无知音。
有时候,咱们苦苦地想要向一万个人证明自己,以为这样就是人生的价值,可活着活着,总会明晰,这一万个凑热闹的人远不如一个明白的人来得重要,想想,有人懂得你的欢乐悲喜,有人会为你的受伤而心疼,有人会为你的成就而由心喜悦,何其美好。毕竟,只有孔子、孟子才算得上看淡世事,他们放下了人间的物欲横流,也不再为这些虚幻的欲望而蝇营狗苟。和世人不同才需要觅知音,在追求功名利禄的路上有着太多的同伴,可另一条属于既不在山中寻白玉,也不在身上找黄金的这些人的路上,人烟稀少,仰天长叹,才会苦笑着问上一句真的有知音吗?
爱国的仁人志士难觅知音,他们一心保家卫国,在沙场上为信仰而抛头颅洒热血,这样的英雄气概人间罕见,就像那一个慷慨悲歌的张孝祥,狼烟烽火,浊酒浇愁,边塞的秋色里,皆是英雄泪: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秋日,天高云淡,长空万里;军营,红旗飘扬,马鞭阵阵。抬望眼,淡烟笼衰草,秋色若有无。中原万里江山,此时望不见,只知道在这边疆的北边,实在是思归,在东门的城楼借酒消愁,醉后,泪洒栏杆君莫笑,醒来,再次整装为报国。
千头万绪,都着眼在了“爱国”二字,忍不住就联想到了岳飞《小重山》里“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句子,可不就是一样的吗?都想要为国建功立业,名留青史,还未老去就已经白了头,想要把满腹心事倾诉出来,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纵然是把那琴弦弹断,又有谁知曲中意呢?
隐居的闲人雅士难觅知音,他们忘情山水,在大自然中寻到了意趣,与其择在尘世里爬摸滚打的俗人做知音,还不如择一花一草,一鸟一兽为知音,人生乐在相知心,隐士独自在山光水色里弹琴,懂得琴声意韵的大概只有他身边的景,毕竟,俗人投身在名利场中也根本没机会听到他的琴声。就像那个独自闲坐竹林的王维,弹琴、长啸,乐而忘我,试问,有谁会知晓他在深林里?陪着他的,懂得他的,也就那一轮明月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隐士是“幽幽孤凤吟”,他们“酌彼涧下水,弹此石上琴”,没有酒,喝涧水也足够甘甜,没有席,在石头上弹琴也一派风流,在此情状下,“希声应弦起”,唯一可惜的就是“曲中万里意,三叹无知音”,其实懂得这曲子的人很多,就像很多人都追捧隐士高洁一样,可真正的知心人却寥寥无几,在叹息声中,也只能用 “素琴弹复弹,会有知音知”来劝慰。
对文人来说,有着“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的无奈,“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贾岛找不到知心人,为着自己的艰苦创作老泪纵横,可无人赏识,因而开始考虑归隐山林,回家算了。对于琴客来说,有着“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的感伤,琴声高雅,其中所带的情绪更是难以把握,“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希”正是其真实写照。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和懂得自己的人喝酒聊天,自然是越喝越高兴,越聊越起劲,可遇上不对付的人,就怎么都不舒服,这还只是饮酒,更能体现知己重要性的莫过于那一句“士为知己者死”,此生,遇到这样一个知己,可谓无憾矣!
读经典诗词,看历史故事,关注“卓米诗词汇”公众号!
本文由卓米诗词汇签约作者原创,版权归卓米诗词汇所有!
- 上一篇:原创诗《元旦》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