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文人,也是南宋著名的将领。有一天正与部下喝酒呢,有个人闯进来说要拜访他。辛弃疾算是一大官,哪是谁想拜访就能见的。辛弃疾一看,这人敞着衣襟,穿着拖鞋,心想酸文人估计是真的,有没有才华那就不一定了。
辛弃疾酒喝得正高兴,对来人说你来拜访倒可以,先作首诗我见识一下。这意思,是防止被一个“水货”给骗了。
来人也不客气,说你出个题目。辛弃疾正喝羊肉汤,用手指了指羊肉汤,说就写个!
来者随口便吟:“拔毫已付管城子,烂首曾封关内侯。死后不知身外物,也随樽俎伴风流。”
吟完,桌上吃饭的人全都笑了:将军让你写“羊肉汤”,你这“羊毛”也没一根呀!
辛弃疾则大吃一惊,这诗太绝了:“羊毛”没一根,写的全是“羊”——“管城子”,古代指的就是毛笔,韩愈《毛颖传》即谓“毛笔”为“管城子”,毛笔通常也是羊毫制成的;古代有一首讽刺滥封官爵的民谣:“烂羊头,关内侯”,这诗用得是浑然天成!
——这个人叫刘过,字改之,南宋著名文人,著有《龙洲集》、《龙洲词》等。
俚俗、诙谐的诗,被称作“打油诗”,由唐代作者张打油而得名。清翟灏在其《通俗编•文学•打油诗》中,曾引张打油《咏雪》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打油诗”写得好,需要极度的才气,并不是顺口胡来。宋代著名学者司马光,就写过一首“打油诗”《登山》:
一上一上又一上,
看看行到岭头上。
乾坤只在掌握中,
五湖四海归一望。
宋代著名文人苏东坡,也是一位“打油诗”高手,其《竹笋焖肉》云:
无竹令人俗,
无肉使人瘦。
不俗又不瘦,
竹笋焖猪肉。
善作“打油诗”的苏东坡,有一次看到一个为丈夫送饭的乡巴佬老妇,觉得这老太太长得挺有意思的,忍不住笑了,并吟了一首“打油诗”。没想到,老太太反唇相讥,随口也吟了一首“打油诗”:
蓬发星星两乳乌,
朝朝送饭去寻夫。
是非只为多开口,
记否朝廷贬汝无?
这首打油诗前两句出自苏东坡之口,后两句为老妇人所言。当时大名鼎鼎的苏东坡谪贬广东后,几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显然,老妇人这两句打油诗是针对苏东坡的人生坎坷的,它揭了苏东坡的老底、疮疤,戳到了他的痛处。
苏东坡一生官场失意,晚年为自己写了一首题为《静坐》的“打油诗”:
无事只静坐,
一日如二日,
若活七十岁,
犹如百四十。
与苏东坡同时代的欧阳修,一次饭到一家新开张的酒家喝酒,吃完饭后店主询问菜的味道如何,欧阳修便写了一首“打油诗”《猜谜》:
大雨哗哗飘湿墙,
诸葛无算找张良。
关公跑了赤兔马,
刘备抡刀上战场。
这家饭菜味道如何?欧阳修给的是“差评”:第一句谜底为“无檐”,即无盐;第二句“无算”即无蒜;第三句“无缰”即无姜;第四句“无将”即无酱。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那可是百分之百的平民出身。登基那天的清晨,心里那个高兴啊,情不自禁地吟了一首“打油诗”《金鸡报晓》:
鸡叫一声撅一撅,
鸡叫两声撅两撅……
朱元璋吟出这两句,旁边的大臣们一听,比死了爹妈都难受。为啥?皇上这叫什么样诗啊!说不好,那是找死;说好,还真想不出哪个词儿,问题是皇帝发“帖子”,谁也不敢“潜水”装作没看见。
这时,朱元璋又吟出了后面两句:
三声唤出扶桑来,
扫退残星与晓月。
这一下,大臣们又呆了——“老大”这水平,哪是“文盲”级别,分明是“文豪”啊!
说起“文豪”,明朝可不少。唐伯虎,“江南第一才子”。才子确实有才,乡试考了第一名——解元,会试成绩也不借,但被人告了,命差点都丢了。才子混得特别倒,到了大年三十,年货还没置办齐全,于是写了一首“打油诗”《除夕》:
柴米油盐酱醋茶,
般般都在别人家。
岁暮清闲无一事,
竹量寺里看梅花。
写过年的“打油诗”,诙谐幽默、浅显易懂远不止这一首,这首《过年》挺有意诗:
可怜可怜真可怜,
煮烂猪头要现钱。
有朝一日时运转,
日日天天都过年。
写这首诗的吕蒙正,跟唐伯虎一样有才,更比唐伯虎幸运,他考过宋朝的“状元”,还当了宋朝的“宰相”。
清代才子李调元,也是一位“打油诗”高手。李调元任两江主考时,众士子不服,与李吟诗联对。比到最后,大家便以麻雀为题,各人吟一首诗。李调元不假思索,吟了一首“打油诗”:
一窝一窝又一窝,
三四五六七八窝。
食尽皇王千钟粟,
凤凰何少尔何多!
读几年书,就想跟李大人比才气,还不是找骂?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郭沫若,学问与才气能与之相比的恐怕不多,这首《长春好》好不好,你们自己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