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它与除夕、清明、端午、中元、冬至是中国传统祭祖的六大节日。提到重阳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王维的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不过,关于重阳节的真正来历、习俗和禁忌,你又知道多少呢?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而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其实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重阳节的雏形,只是到了唐朝,才被正式确定为民间节日,后渐广为流传至今。
重阳节被正式记载是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徭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而如今,我国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
赏菊、饮菊花酒:重阳之时,正值菊花盛开时节。相传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诗、酒出名,更以爱菊而闻名天下。后人皆效之,遂有重阳赏菊品酒之风。
民间又称农历九月为“菊月”,在菊花竞相怒放的重阳节里,赏菊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项节日活动。
登高:古人讲究,重阳时节,登高望远,踏秋赏景,故而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杜甫的七律《登高》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是重阳登高的名篇,诗中详细描绘了古人过重阳的场景。
吃重阳糕:重阳糕是用面粉和上枣、栗子或其他干果制成的,共有九层,呈宝塔状,上面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意,有的上面还插着小彩旗,代表着长辈对晚辈“步步高升”的殷切祝愿。
重阳祭祖:人们利用重阳登高的机会,祭祖扫墓,纪念先人。据《吕氏春秋》记载,先秦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插茱萸: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广为流传了。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消灾避祸灾。
人们将茱萸佩带于臂,或作茱萸香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九九敬老节:在现代,重阳节更多的是承载了我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国家将重阳节这天定为“敬老节”,号召大家尊老敬老,对老年人多一分关爱与呵护,送上一份温馨的祝福。
忌说节日快乐:登高原是为避凶气。数字中最大的就是九,所以这一天是大凶日,按照中华传统“逢凶化吉”的思维转换模式,重阳喜庆的外表是为了镇压凶气、战胜凶气。所以,重阳还是祝愿别人身体健康、阖家幸福更恰当。
忌送菊花:虽然重阳盛行赏菊、饮菊花酒的风气,但是千万不能送菊花给人。因为菊花是向死者表达哀悼的祭花,送菊花给人会让人觉得晦气,误会你的意图。可以送一些剑兰、康乃馨等寓意长寿福禄、感恩爱戴的花。
忌做大事:重阳乃大凶之日,这天诸事不顺,不适合进行一些重大活动,比如婚嫁、搬家、入宅、动土、开业、提车等。
忌宅在家里:因为重阳节是个凶气汇集下沉的日子,宅在家里,会让人容易生病,为了辟邪,最好离开平时所处的生活环境,与家人一起户外登山,方可避凶化煞,吉气傍身。
最后,祝您身体健康,阖家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