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⑴
东临碣石⑵,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⑶,山岛竦峙⑷。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⑸,洪波⑹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⑺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⑻。
注释
⑴沧海:这里指渤海。《步出夏门行》第一章,诗题为后人所加。
⑵东临碣(jié)石:向东登上碣石山。碣石,山名,今在河北昌黎,一说在山东无棣(dì)。
⑶澹(dàn)澹:水波动荡的样子。
⑷竦峙(sǒngzhì):高高耸立。竦,同“耸”,高。
⑸萧瑟:草木被风吹的声音。
⑹洪波:大的波浪。
⑺星汉:银河。
⑻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感情吧。这两句是配合音乐的节律而附加的。
简析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征伐乌桓,取得了胜利。这首诗是曹操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是组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伟志,也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
诗歌前两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为观海所见。自“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六句为眼前实景,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四句为作者的想象之景,日月和银河都好像在这广阔无边的大海里运行。这四句是诗歌的核心,借大海壮阔展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宽阔襟怀。末二句虽是衬句,但与全诗浑然一体。
这首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清人沈德潜说它“有吞吐宇宙气象”。
最豪放名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155-220),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b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对内削除各方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少数民族政权,统一了中国北方。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袓,后世多称其为“魏武帝”。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合称为“三曹”。曹操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有建树,鲁迅称其“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刘勰《文心雕龙》说他“志不出于滔荡,辞不离于哀思。”钟嵘说他“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有《魏武帝集》。
- 上一篇:《坐忘论》真观第五(七)
- 下一篇:李商隐的一首《锦瑟》,竟引用了4个著名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