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肃杀的季节,每个人对秋天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所谓秋高气爽,是痛快人的看法,对于失意之人,看到的更多是不得志。秋天开的花也非常少,菊花算是最为普遍的一个,几千年来由很多菊花诗。
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在历史上一般认为是黄巢葬送了大唐王朝,不过却没有得到大唐的天下,并不知所终。今天只看诗。《全唐诗》共收录了三首,两首和菊花有关。第一首据说是黄巢五岁左右时所作,名为《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首诗还是非常霸气的,主席曾经引用过后面两句,作为百花之神的青帝,掌管天下植物,让所有的花朵都有平等的权利,都能享受春风雨露,应该说是一种大爱。后来的黄巢也确实喊过类似的口号,只是,口号归口号,行动归行动罢了。因而,黄巢最终并没有善终,其行为也是毁誉参半。
而他的另一首则是《不第后赋菊》,这首诗为很多人熟知: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虽然很多人读过这首诗,但大多一知半解,原因也很简单,跳跃思维太厉害了,带着一股邪气。秋天到了,确实百花凋零,菊花开过了,几乎就不会再有其他花开了。但用“杀”字总是让人觉得不爽,满满的愤懑,远远超过现在的愤青气概。菊花的香气基本闻不到,但在黄巢看来,菊花的渗透力已经到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就像自己带着千军万马,冲进长安城一样。或许,不第后的黄巢已经不是愤懑,而是已经磨刀霍霍。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几乎都和唐朝过不去。
第三首则是《自题像》: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关于黄巢的结局有不少争议,有一种说法是出家为僧了,如果这首诗是黄巢本人所写,应该是可能性比较大的。这首诗虽然很短,字数很少。但可以说是写尽人生。前两句是自己一生的总结,后两句则是对现在生活的安逸和对过往经历的感慨。或许他还能享受到夕阳西下,是莫大的快乐。和他一起战斗的大多已经不在人世,更不要说那些被杀的官吏富豪了。
正值秋高气爽之际,国庆的北京洋溢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菊花摆满了整个北京城。主席也曾经写过菊花诗。《采桑子 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应该说黄巢也有为国为民的一面,但相对于主席,只能说是差距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