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登鹳鹊楼》这首诗,在中国家喻户晓,甚至连三岁的孩子都能背诵。
在王之涣因这首诗而名动唐朝的时候,鹳雀楼也因此诗名扬华夏,成为中国四大名楼之一。
据记载,鹳雀楼始建于北周,高30米,是当时长安城墙的5倍,因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周围风景秀丽,可直接远眺黄河,成为当时文人墨客时常吟咏的对象,并有数百首诗词被流传下来。
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鹳雀楼,是1997年12月复建而成的,是现存最大的仿唐建筑,外观四檐三层,内分六层,总高73.9米。最初的鹳雀楼在成吉思汗进攻中原时,已毁于兵,仅存故址。明初时故址尚存,后因黄河水泛滥,河道摆动频繁,故址已失。
鹳雀楼不仅是四大名楼里唯一的位于北方的名楼,他还与其他三座楼有着不同的位置差别。
岳阳楼,处在岳阳市区的洞庭湖边,地理位置极好;滕王阁处在南昌的赣江边,也是市区中心地带;黄鹤楼也一样,位于武昌一边的长江沿岸,旁边就是长江大桥。
而鹳雀楼却位于运城永济市西侧的五老峰山麓,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建在这偏僻的黄河岸边呢? 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原来,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女人——宇文护的母亲!
据史料记载,宇文护在南北朝时,任北周宰相,并统领兵权。后来,宇文护的母亲在战乱时期陷落北齐,被齐王长期幽禁,以此做为筹码长期要挟,无奈罢兵的宇文护,日夜期盼齐王放母亲归来,于是在黄河岸边建造了高大雄伟的鹳雀楼,凭栏眺望母亲所处的敌国,以此来寄托思母之情。
令小编想不到的是,如此一位位极人臣,显赫一时的宇文护居然是位大孝子!并为我们留下了鹳雀楼这一千古名筑!让千年后的我们,在欣赏盛景的同时,更有着深邃的文化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