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什么是“皈依佛”

什么是“皈依佛”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6-15 15:15:19
阅读:
什么是“皈依佛”

什么是“皈依佛”?一般人对自己、对眼前的生活环境,确实是迷而不觉。佛教导我们从迷惑颠倒回过来依正觉,这才是真正的皈依佛。由此可知,佛法讲的“三宝”有很多种说法,皈依觉是“自性三宝”。如果向自性之外求学,就是佛门所谓的“外道”。佛家讲外道,不是轻视别人,而是心外求法称为“外道”。佛法教我们从心性中求,所以佛法是“内学”,从自心里求,不是向外求。向外求就错了,一样也得不到,向内求则有求必应。这个道理,不但佛在经论上说得很清楚;中国的儒家、道家,也说得很正确。

皈依三宝,真正的皈依处是依靠自性三宝。从迷惑回头依自性觉,这句话说得很容易,可是究竟应如何作法?我们很想回头,很想觉而不迷,却偏偏迷惑颠倒。如果不落实在生活中,这种讲法就变成玄谈,变成玄学,而实际生活上得不到受用。所以,“迷”与“觉”的现象是什么,也就是“迷”是什么样子,“觉”是什么样子,“佛菩萨”与“凡夫”那里不一样。我们从这里可以摸索出一条道路,能找到真正的皈依处。

《华严经》的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都是佛菩萨。他们所表现的,就是现前日常生活的一切活动,无论各行各业、男女老少所表现的种种身分。在日常生活中,似乎与凡人没有什么差别,他们也穿衣、也吃饭、也上班工作、也应酬,这些皆与我们相同。相同中的不同之处何在?在他的心清净。事跟我们一样,没有丝毫差别,我们每天工作八小时,他也工作八小时。我们在生活中天天生烦恼;他们则是天天生智慧,这就不一样。我们生活、工作、应酬都生烦恼;他们生活、工作、应酬都生智慧。何以见得?六祖惠能大师就是证明。他到黄梅见五祖时,曾经向五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们读到这句话,有很深的感触,他的心常生智慧,我们的心常生烦恼,这就是佛菩萨与凡人不同之处。

智慧怎么生的,烦恼从那里来的,只要搞清楚,就知道从那里回头、依靠什么。烦恼从妄想分别执着而生,这是佛在《华严经》上说的。我们穿衣吃饭有妄想分别执着,每天上班工作也有妄想分别执着,待人接物还是有妄想执着,在此处生烦恼、生七情五欲、生贪嗔痴慢,烦恼永远不断。由此可知,“妄想、分别、执着”是“轮回心”。六道轮回是这个念头造成的现象。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应酬,就是造轮回业。轮回心造轮回业,即是迷惑颠倒。

我们学佛,佛教导我们回头,皈依自性觉。自性觉就是佛性。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超越世出世间法。永离妄想分别执着,即是真心、佛性。离开妄想分别执着,我们的生活即是菩萨行。每天上班工作也是菩萨行,一天到晚应酬还是菩萨行。关键在此,就是将妄念转过来,从观念上回头。离开妄想分别执着,所用的就是真心。“真心离念”是大乘经上常讲的。念是妄想,妄想是妄念;真心里没有妄念,真心是清净心、是平等心。清净心生活,生活清净;清净心工作,工作清净;清净心应酬,应酬清净,无一不清净。心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则国土清净。

也许有同修说:“我做工作需要思考,要是不想,我的工作还能做得成吗?”没错!当你工作需要思考时,尽管去思考;工作做完了,就不要再思考了。工作放下还去想它,就是妄想。“念”有妄念、有正念。“正念”是自己工作范围之内的,除此之外,就不再想其他,其他与我不相干。这样,你的工作能做得好,烦恼、妄想少了,智慧就增长,工作就很顺利。一切时一切处,知道长养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则任何事都会做得格外好,生活也会更愉快。我们也要学惠能大师,“弟子心中常生智慧”。

现在做种种工作皆须思考,这是习气。真正修行,这种思考的时间会愈来愈短,思考的程度会愈来愈淡薄。若功夫成熟,无论从事那一种行业,皆不需要思考。智慧现前,何必思考!智慧未现前时,还是离不开思考,但是要把思考的范围缩小、时间缩短,尽速将其程度减轻,使智慧渐渐往外透。若想得太多、太远、太深,则智慧完全无法显露,因为妄念障碍了自性本具的智慧。

相关推荐

  • 什么是“皈依佛”

    皈依佛,什么是“皈依佛”?一般人对自己、对眼前的生活环境,确实是迷而不觉。佛教导我们从迷惑颠倒回过来依正觉,这才是真正的皈依佛。由此可知,佛法讲的“三宝”有很多种说法,皈依觉是“自性三宝”。如果向自性之外求学,就是佛门所谓的“外道”。佛家讲外道,不是轻视别人,而是心外求法称为“外道”。

    诗词赏析
  • 皈依与出家有什么不同?

    皈依佛,  如果不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当然也能学佛,但皈依后,在心态、生活、习惯各方面,都有善知识乃至诸佛菩萨、护法龙天来协助、加持。

    诗词赏析
  • 北京广化寺,一座北京著名的大型佛教寺院!

    广化寺,广化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北边的鸦儿胡同31号,是一座北京著名的大型佛教寺院,也是北京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诗词赏析
  • 信佛和学佛,究竟有什么区别?

    皈依佛,信佛和学佛究竟有什么区别?“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在一生之中有机缘听闻到佛法,并且相信佛法的人,并不是很多;能够学习佛法,并依教奉行的人就更为稀少了。也就是说,信佛的人虽然多,但真正能够学佛的人却很少,那信佛和学佛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诗词赏析
  • 唐宪宗崇尚佛教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最终的死因还是个谜

    唐宪宗,他之所以被称为唐朝的“中兴之主”,是因为唐朝自“安史之乱”以来多年的藩镇割据问题在他的手中基本得到了解决。

    文章阅读
  • 武宗灭佛,究竟是为了什么?

    唐武宗,佛教在中国虽说是一个外来宗教,但是他的影响力在中国可以说是不容小视的,而许多王朝的统治者,也对佛教有着较多的偏爱。而正因为统治者对佛教的偏爱,在赋税制度等各方面对佛寺的优待,使得寺院积累了大量财富,从而每当国家财政陷入危机的时候,佛寺似乎便成为了获取额外财富的最简易方法。

    文章阅读
  • 唐朝佛教盛行,唐武宗为何不顾民众所向,执意灭佛呢?

    唐武宗,我们都知道佛教在唐朝是非常的盛行,以至于都到了皇帝下令大修佛家之祠,一时佛教的盛行,不仅使当时的皇宗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对佛教近乎于一种痴迷的程度。然而到了唐武宗在位之时,李德裕被任命为宰相,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对唐朝后期的弊政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

    文章阅读
  • 唐武宗是个道教的信徒,他打击了佛教灭佛,巩固了中央集权

    唐武宗,这次我们说说唐武宗灭佛的故事,在唐朝的历史上,唐武宗虽然比不上唐太宗,开始武宗总体来说还是个很有抱负的皇帝。为了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增加劳动人口,他下令凡违反佛教戒律的僧侣必须还俗,并没收其财产。

    文章阅读
  • 唐宪宗尊佛,为何唐武宗却要灭佛?

    唐武宗,在唐朝时,佛教高度繁荣,与儒、道三足鼎立,寺庙经济也在这一时期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佛教在唐朝的发展,得益于唐朝统治者的支持。

    文章阅读
  • 唐武宗上任后共折毁寺院4600所,还俗僧尼26.05万人?原因太惊人

    唐武宗,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自东汉传入我国以来,对我国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在我国民间备受推崇的佛教,却经历了几次浩劫,“唐武宗灭佛事件”便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一起。

    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