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五一劳动节,讴歌每一位劳动者,也向每一位勤劳的中国人致敬。不妨穿梭在古韵间,感悟千年前的挥汗如雨。向祖辈学习,以辛勤劳作叩醒每一天。
劳作,古人生活的常态
过劳动节,是现代才有的事。在以农为本的古代,劳作是古人生活的常态,并无庆贺。只是每年有一天,哪怕是养尊处优的皇帝,也得出宫带头“劳动”一回。这一天,就是龙抬头的“二月二”,称得上我国古代名副其实的“劳动节”。
最早记载劳动“节日”的是《吴越春秋》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仅仅八个字,却生动地反映了原始狩猎劳动的全部过程——断竹,把竹子砍下来;续竹,把竹子接起来,作成弓箭;飞土,出发打猎了,尘土飞扬;逐肉,箭头瞄准猎物,捕到了。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也记载了许多关于劳动的不朽诗篇。其中一首《七月》自种田养蚕写到打猎凿冰,描绘出一幅瑰丽的四季农耕图:“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极具生活情趣。
最有名的“农夫”莫过于东晋的陶渊明,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回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清净之地,盖上“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只道“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类的农事寒暄,每日里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
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至今妇孺皆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寥寥几句,就把劳动者的辛勤和劳苦写到极致。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农民通宵打稻谷,抢收抢种,和天气赛跑,全家齐上阵,亲友来帮忙;“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男耘田,女织麻,孩童学种瓜……宋代范成大写就的《四时田园杂兴》,令一幅饶有意趣的农家生产小景跃然纸上。
文人墨客笔下的劳动者
▽ 农耕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三》
东晋 / 陶渊明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观刈麦》
唐 / 白居易
▽ 打渔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渔父歌》
唐 / 张志和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江上渔者》
宋 / 范仲淹
▽ 养蚕
三眠蚕起食叶多,陌头桑树空枝柯。
新妇守箔女执筐,头发不梳一月忙。
《养蚕词》
明 / 高启
▽ 刺绣
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
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
《绣》
唐 / 罗隐
▽ 采樵
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采樵作》
唐 / 孟浩然
▽ 卖炭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
唐 / 白居易
▽ 采金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浪淘沙》
唐 / 刘禹锡
▽ 冶炼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唐 / 李白
点击「写留言」
分享你最熟悉的“劳模”
内容/央视新闻综合 图自网络